據統計,目前崇明農產品共有有效注冊商標587件,其中9件為上海市著名商標。商標雖不少,可要讓普通市民隨口列舉幾個叫得出來的品牌,一時半會兒還真答不上來。可見,商標與品牌并不能夠劃等號,商標只需要注冊,而品牌卻根植在每個消費者的心中。
蘆筍雖好市民難知曉
2003年,港沿鎮蘆筍種植帶頭人張學生以自己小名“白狗”申報“白狗”牌蘆筍商標,一年后隨著上海綠筍蘆筍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成立,“白狗”牌這個頗具崇明地方特色的商標開始啟用。十年來,合作社生產的蘆筍市場知名度越來越高,不僅在上海市場有話語權和定價權,還遠銷全國十多個省市。2009年,“白狗”被評為上海市著名商標。
然而,“白狗”牌的知名度更多的是體現在經銷商和業內人士領域。記者調查發現,多數崇明普通市民并沒有聽說過“白狗”這一品牌,少數聽說過的也不能準確說出“白狗”究竟生產何種農產品。該合作社負責人黃飛達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蘆筍還沒有被市民廣泛的認識和接受,另一方面是由“白狗”牌蘆筍的銷售模式造成的。
蘆筍是蔬菜之王,世界十大名菜之首,但在上海尤其是崇明地區,蘆筍還并未成為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蔬菜。“綠葉菜老百姓每天都要買來吃,但蘆筍可能只為圖個新鮮或招待客人時才想起來買。”黃飛達說。為此,合作社還特意制作了介紹蘆筍各種吃法的小冊子,希望這種優質的蔬菜能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認可。
目前,合作社蘆筍銷售主要以批發為主,每天經過簡單分揀和包裝后,蘆筍就被運往上海和各地經銷商處,至于下一步的零售,就是經銷商們的事了。黃飛達告訴記者,合作社也有包裝精美的蘆筍禮盒,相對于批發利潤要高出很多,但鮮有人問津。過去也嘗試過將蘆筍產品打入超市,但由于市民認知度低等原因,銷售并不理想。
梨子雖甜價格卻不高
同為上海市著名商標的“馥怡”牌翠冠梨則完全是另一種銷售模式。通過成為世博會特供果品、每年舉辦梨花觀賞節等形式,越來越多的市民知道了崇明廟鎮“有種好吃的梨子”,紛紛專程前來購買,你三箱我五箱,再通過口耳相傳,有更多個人和企業前來訂購。廟鎮近5千畝的翠冠梨僅依靠這種“零敲碎打”的銷售方式,已供不應求。
來源:中國上海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