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農業部和中國科協主辦“再論轉基因”在線訪談,來自中國農業大學、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中國農科院的三位專家對公眾關心的轉基因大豆等問題解疑釋惑,認為轉基因農產品是科學進步的產物,公眾不必談轉基因色變。
這三位專家在訪談中表示,中國對轉基因食品的進口有嚴格把關,發展轉基因農業,需要做到三點:一是負責任的研發,二是規范嚴格的監管,三是提升公眾認知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食品安全和農業經濟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戴景瑞介紹,凡是通過政府安全程序審批公開發放的轉基因農產品,都是經過嚴格的科學實驗,并且已在國際上大面積推廣種植,因此是安全的。中國每年進口的大豆也都經過轉基因農產品安全審查,而且主要用于榨油和作飼料,“這么多年了,一直沒有發生任何問題”。
他舉例指出,在轉基因抗蟲玉米中,有一個基因編碼的蛋白,通過在鱗翅目蟲子的胃里起作用,專門殺鉆心蟲,不會影響別的非目標蟲子,更不會傷害到人。這樣的轉基因玉米作為食用農產品,也是安全的。
針對公開轉基因產品評估審批過程,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轉基因安全管理處處長李寧解釋稱,農業部就轉基因農產品進口審查,一直按《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農業部信息公開規定》的要求,在農業部網站及時公布發放轉基因安全證書的審批清單,包括項目名稱、項目編號、研發單位、有效期等。
同時,農業部正在加大政務信息公開的力度。目前,參與安全評審的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委員名單、工作規則、轉基因行政審批規范等,都已在農業部網站轉基因“權威關注”等欄目公開。
關于“美國人不吃轉基因大豆”的說法,李寧援引一位中美生物技術工作組美方官員的話稱:“美國人吃的食品中,70%有轉基因成份,而大豆和玉米是食品的原料,轉基因作物事實上早已進入美國人的日常生活了。”
有科學家研究認為,目前沒有科學證據證明轉基因食品對消費者造成健康危害,但公眾對此提出質疑。中國農科院副研究員金蕪軍認為,科學家的研究是秉持嚴謹和負責的態度,從營養學、毒理學、過敏性等方面做出評價。
來源:財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