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潼南縣桂林雙壩村的菜農,在遭受了特大洪災后,剛把家里的泥沙清理完,就忙著到受災的菜地里摘苦瓜,掰糯玉米。
一車車的蔬菜,從剛受過災的基地又開始運往主城批發市場。
“我們雖然受了災,但保證重慶主城蔬菜市場供應的責任不能忘。”潼南縣蔬菜產業局負責人說,“縣里把生產自救的重點,放在了恢復蔬菜生產上。”
恢復蔬菜生產是首要任務
7月3日,洪災剛過,潼南就啟動了生產自救。
在查看蔬菜基地損失情況后,縣委、縣政府立即決定,把恢復蔬菜基地的生產,作為生產自救的重中之重。
蔬菜生產的業主,沒有被洪災嚇倒,也主動承擔起盡快恢復蔬菜基地生產,保證重慶主城蔬菜供應的責任。
7月4日,記者在重慶農龍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基地里見到,農工們正在抓緊時間搶育白菜等速生葉菜苗,準備天放晴后,立即組織人力,對洪水淹沒后的菜地進行清理,重新種上速生葉類菜。公司老總姜鳳鳴正多方籌集資金,準備修復被洪水毀壞的水利等基礎設施。
“我們村有6家業主的蔬菜基地都受了災。”灌壩村村委會主任鄭長春說,“目前他們都在組織資金,重新再干。”
安排種植1萬畝速生蔬菜
重慶主城區市場上1/4以上的蔬菜來自潼南,因洪災的損失,已經暫時影響到蔬菜價格。縣蔬菜產業局負責人說,從7月4日開始,基地內的蔬菜批發價格,已普遍上漲了50%左右。
“我們爭取在1個月內,讓每天提供給主城市場的蔬菜恢復到災前水平。”縣蔬菜產業局的這位負責人說。
要在1個月內恢復提供主城的蔬菜量,得靠科學的生產自救。
縣里在市農委專家的指導下,當機立斷,把因洪水淹沒后短時間難以恢復的菜地,轉種白菜、瓢兒白、萵筍、油麥菜等速生菜。縣里的技術人員,已深入到基地,指導菜農育苗。
“在安排種植1萬畝能在1個月左右上市的速生蔬菜的同時,我們還根據受災地塊的土壤特征和市場條件,對秋季蔬菜進行提早安排。”這位負責人說,將通過科學安排15個秋菜品種,力爭奪回洪災造成的損失。
對目前蔬菜供應影響不大
“這次渝西災情從總體上看,對我市目前蔬菜供應的影響不大。”市農委副主任張洪松說,“但未來可能會對我市蔬菜供應結構上造成一定的影響。”
據了解,目前,我市蔬菜采摘面積約有80萬畝,主要集中在“兩翼”中高山地區,位于低海拔地區的潼南,受災嚴重的菜地面積僅占全市采摘總面積的4%左右,并且大部分已處于采摘收尾階段,因此對我市當前蔬菜供應影響不大。不過,作為主城最重要的“菜籃子”,潼南的7個育苗大棚都受了災,種苗需要向外調入,這可能會對我市秋淡期間的蔬菜供應品種結構帶來一定的影響。
來源:重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