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迎來發展良機,從國家到地方,財政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巨額扶持資金不斷涌向廣袤的農村。
據媒體報道,僅廣東省,2011年至2012年省財政每年安排省級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專項資金達5000萬元,2013年該專項資金提高到了1億元。據了解,廣東省財政對每個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縣累計扶持資金為520萬元,對每個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的扶持資金為20萬元。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廣東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總量達到14657家,比2011年底增加了4587家。據悉,廣東力爭2013年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比2012年翻一番,達到3萬家左右,農戶入社率達15%,2015年達到5萬家,農戶入社率達30%。
然而,筆者自2013年初以來在走訪廣東省內不少農民專業合作社時發現,社員對于各種惠農資金項目并不知情,一問三不知。
筆者不久前接到廣東新豐縣村民的報料,稱該縣某佛手瓜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得的多項專項扶持資金去向不明。筆者實地走訪了解到,該佛手瓜合作社有社員80人,其中有些社員是“被加入”,莫名其妙就成了社員。該合作社成立不久就被評為“2011年廣東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獲得省財政扶持專項資金補助20萬元,此外還獲得了其他一些政策扶持經費。據該合作社不少社員反映,他們對合作社事務、財務狀況毫不知情,根本不知道合作社具體獲得了多少資金支持,也不知道這些資金被如何作用。試問,一個省級示范社尚且如此,談何其他合作社?
社務、財務不公開,信息不對稱,這是合作社目前存在的較為普遍和嚴重的問題。信息不對稱,社員無法獲悉相關政策信息,尤其是項目扶持資金信息,不明白作為農民社員本應該享受的優惠。在社務、財務不公開的情況下,某些合作社只能淪為極少數人騙取上級項目資金、為自身謀取私利的工具。
那么,如何才能確保涉農項目扶持資金切實讓農民社員受益?
來源:《海洋與漁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