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日,備受市場關注的有關2013年玉米收購指導的通知正式出臺。這則引發現貨貿易市場客戶高度挺價、觀望,也一度造成近期國內玉米期貨市場突發上漲行情的通知正式浮出了水面。
本次通知,照例是國家發改委會同財政部、農業部、國家糧食局、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儲糧總公司共同提出。全文如下:
關于提高2013年玉米臨時收儲價格的通知
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省(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農業廳、糧食局、物價局、農業發展銀行分行、中儲糧分公司:
為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發展,經國務院批準,決定今年繼續在東北等部分主產區實行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并適當提高臨時收儲價格水平。2013年生產的玉米(國標三等)臨時收儲價格為:內蒙古、遼寧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龍江1.11元/斤,均比2012年提高0.06元/斤。臨時收儲具體執行時間和其他相關要求由國家有關部門在今年新產玉米上市時根據市場情況研究確定后另行通知。
請各地做好今年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宣傳工作,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指導農民加強田間管理,減小災害影響,切實穩定玉米生產。
細看本次通知,可謂深入淺出,且字字璣珠。短短的字里行間,卻能釋放出非常多的信號:
提早給出,鎖定新作玉米價格底部
中國玉米的收儲制度始建于2008年,并一直延續至今。但以往的指導價格出臺時間,從未早于當年新糧上市之前。比如2008年的10月下旬,2009年的11月下旬,2010年的10月初,2011年的12月中旬,以及2012年的11月中旬。而本自然糧食年度尚未過半,玉米的指導價格即以率先給出,無疑給今年農戶和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雖然在通知中表明臨時收儲具體執行時間和其他相關要求由國家有關部門在今年新產玉米上市時根據市場情況研究確定后另行通知。但單就價格而言今年新糧收購價格的提前給出,直接鎖定了新作玉米的價格底部。廣大的農戶和市場所有環節,亦不需要在新作上市之后對國家的政策百般猜測,從而錯失最佳的售糧、買賣時機。
連續上漲,將“讓利于農”進行到底
來源:中國玉米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