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一個別人的經驗之談,看對你是否有所幫助: 平度市萬家鎮南辛莊村青年農民李洪偉2002年種植的第1批瓜已銷售完畢,純收入7000多元。2001年,兩個不到0.17公頃(2.5畝)地的香瓜大棚純收3萬多元。
提高香瓜的質量和包裝檔次。根據市場效益,他選擇了甜度大、個頭適宜的“伊麗莎白”,種植了兩個大棚。為了使香瓜顏色鮮艷、大小勻稱,他在澆水、施肥等方面精心管理,并在香瓜生長過程中套上了塑料袋,防止了藥物污染,保證了香瓜的質量。為適應市場需求,他還在包裝上狠下功夫,每個香瓜都貼上了標簽,套上了網袋,并配有4個、6個、8個裝的不同規格的箱子,既賣上了好價錢,又擴大了市場銷路。
打好時間差,做活節目文章。李洪偉介紹說,香瓜一年三作三收,收獲的時間不同,價格相差很大。為了獲得較高的收入,
他巧打市場的節日算盤,充分把握好元旦和中秋節這兩個節門市場。根據香瓜的生長期限,他準確地計算好種植時間,并在溫度、濕度上嚴格控制,使香瓜收獲時,正逢節日。2001年他種植的第3批香瓜,正好趕上2002年元旦,1千克賣到了14元,節日市場給他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收入。
瞄準大城市、大超市。李洪偉在搞好本地市場銷售的同時,積極外出跑市場,聯系銷路。目前,香瓜已銷售至青島、濰坊等多個大中城市,擺在了超市的貨架上。由于他的瓜質量好、包裝精美,每千克價格比當地市場高三四元錢。
來源:河北新聞網養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