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緊平衡與糧食安全
未來我國糧食緊平衡可能長期存在,這既可能是短期內偏緊的糧食供求關系帶來國內糧價的上漲,又可能是農業資源稟賦條件惡化帶來的國內糧食增產約束長期趨緊,也可能是國內糧食產需缺口的擴大帶來的對國際糧食市場依賴程度的提高。
暫且不考慮糧食緊平衡是否誤判,假定糧食緊平衡判斷是正確的,那么,關鍵在于我們如何解讀糧食緊平衡。
比較2001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價格與消費價格的變化,可以看出二者年度波動方向和幅度基本一致。2004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糧食生產價格與消費價格漲幅最大的年份,分別比上年上漲26.2%和26.4%,但是二者也有可能不一致。2012年,糧食生產價格與消費價格分別比上年上漲4.8%和4.0%。具體到不同品種和不同時間,糧食生產價格與消費價格也有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如果把糧食價格作為衡量糧食供求關系變化的可觀察指標,糧食生產價格和消費價格持續上漲,也基本表明糧食供求關系趨緊。從2001年到2012年,糧食生產價格上漲年份達到10個,糧食消費價格上漲年份也是10個,二者累計上漲幅度分別達到123.6%和106.0%。糧食價格不斷上漲,雖然可能與糧食價格干預政策等因素有關,但也不能排除糧食供求關系總體趨緊。
1998年,我國糧食曾達到歷史上最高的5.1億噸水平,當時國內曾出現普遍的賣糧難和糧價低迷,糧食豐年有余十分明顯。2012年,我國糧食九年增,總產量達到5.9億噸,同時進口糧食超過7200萬噸,新增糧食供給超過6.6億噸,創歷史新高,但是糧食并沒有出現明顯普遍的過剩。糧食歷史上兩個最高產量及其所出現的糧食形勢變化表明我國糧食供求關系新的格局已經形成,糧食緊平衡可能是一個長期的態勢。
首先,我國糧食需求將呈現出剛性增長態勢。受到人口增長、城鎮化及其居民食物消費結構升級,以及糧食用途多元化及其工業用糧增多等因素影響,我國糧食需求將長期保持增長態勢。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