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黃鱔從魚池的建造、種苗的選擇、疫病的防控、飼養上的管理、水源地的選擇等環節來說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每個環節都是整個系統工程的一部分,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近日,武隆縣鐵礦鄉紅寶村銅鼓組黃鱔養殖戶羅大木給筆者說道,養殖黃鱔從鱔魚池塘的建造到鱔魚苗種的選擇,從水質控制到病害防治等等。只有把這些方方面面的技術都掌握了才能把養殖黃鱔風險降到最低。
羅大木原在福建打工,2010年返鄉回家到同村的同學家竄門時,同學做了一道拿手的紅燒鱔魚款待他。在和同學的擺談得知,這黃鱔是從從稻田里捕的野生黃鱔,但是隨著農村施用農藥的增多,野生鱔魚已經越來越少了。何不回家養黃鱔呢?2011年,經過多方考察和論證,在家人和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羅大木拿出部分積蓄引種回家試養,由于他聰明好學一養就成功了,目前繁殖面積已達到2000多平方米了。
“要想養黃鱔成功,必須在水源地的選擇、黃鱔苗的選擇、病害的防治、飼養上的管理這些方面下功夫,即要選擇清潔、衛生無污染的長流水作水源地,選擇的優質黃鱔苗作種苗、飼喂最優質的飼料、提供最佳的病害防治措施。黃鱔苗跟飼料這2個方面都好辦,只要出高價錢就能買到優質黃鱔苗和飼料了,而病害的防治就要復雜多了,涉及方面較多,但最重要的是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八字方針,做到無病先防,有病早治,把鱔魚的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說起黃鱔養殖技術和管理筆法,羅大木滔滔不絕。
“其次,是黃鱔的飼喂,放入池的鱔魚3-5天后,應進行投餌馴化,投餌馴化應堅持投喂某一種相對固定的食物,易于馴化上臺。投喂飼料應遵循‘定時、定點、定質、定量’ ‘四定’和 ‘看季節、看水色、看天氣、看魚的吃食情況’ 的‘四看’原則。”
“今年我還想擴大養殖,將黃鱔養出個名堂來,鄉親們需要養殖的,我可免費提供技術和供應種苗,讓大家加入到黃鱔養殖行列來”。當筆者問及他今后的打算時,羅大木信心百倍地說。黃鱔養殖還是 “錢途”無限的,只要掌握技術了,一年掙個十來萬是沒問題的。(田彬)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