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來自卡塔爾的lng (液化天然氣)輪“利比莉婭”號停靠洋口港接卸,這是洋口港接卸的第59艘lng輪。洋口港lng接收站是我省第一座lng接收站,也是我市海洋經濟不斷發展的見證。
據南通市海洋與漁業局統計,去年全市海洋經濟總量達2270億元,約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其中海洋漁業經濟規模總量居江蘇首位;另據南通市船舶辦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市海工裝備產業規模全國第二,市場份額占全國三分之一;海洋交通運輸呈跨越式遞增。今年以來,全市新增高效漁業13萬畝、設施漁業6.3萬畝;1-5月,海洋工程新興產業實現產值91.4億元;沿海港區累計吞吐量688.5萬噸,同比增長82.6%。
現代漁業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去年南通市海洋漁業在農業總產值中的占比達到31%,比2009年提升6個百分點。目前,全市高效漁業面積達109.4萬畝,設施漁業36.3萬畝,分別占全市漁業面積的53.4%和17.7%。遠洋漁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在建的9艘遠洋魷釣船下半年可實現出航。我市涌現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洋集團,以及“南通長江河豚”“呂四海蜇”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通光”紫菜獲國家名牌產品。
海工裝備產業快速崛起。南通市船舶產業率先向海工設計建造轉型。去年海洋工程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54.4億元。截至目前,全市船企手持海洋工程裝備訂單達63億美元,產品覆蓋從近海到深海的各類海工裝備。1-5月,一批新投產項目拉動船舶造修業同比增長2.6個百分點。海工產業不斷向高、新領域進軍,南通中遠船務自主研發海洋工程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遠船務、振華重工等5家企業進入海工平臺總裝領域;招商局江蘇海工及修造船基地項目將建設國家級海工裝備、船舶制造研究院,助推南通制造向南通智造轉變。
海洋交通運輸業水平快速提升。洋口、呂四海港已有3條5-10萬噸級航道通航,東灶港建成2座5萬噸級通用碼頭。今年前5個月,南通港口實現全港貨物吞吐量7991.1萬噸,其中沿海港區累計吞吐量688.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82.6%,全年有望完成2000萬噸目標。
新能源、濱海旅游、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逐漸壯大。南通市建成全國最大的海上風電基地,形成了以風電整機制造為核心,葉片、塔筒、齒輪箱、機艙罩等各類配件相配套的產業鏈;啟東圓陀角觀日出、如東海上迪斯科、海門蠣蚜山生態游等影響力不斷增強;江蘇雙林集團等一批企業通過科研投入,推動海洋健康食品、生物醫藥研發生產獲得長足發展。
來源:南通市政府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