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區的施衛進從小就對水產養殖有著濃厚的興趣,在蘇州工作期間,他認真考察了市場行情,發現飼養小龍蝦大有可為。去年下半年他和舅舅張斌投資150萬元在通州區劉橋鎮米三橋村興建了建國水產養殖場,專業飼養小龍蝦(克氏螯蝦)。他走南訪北學習養蝦技術,通過向老師傅請教、向書本學習初步掌握了科學的養蝦方法。今年3月蝦塘投放了第一批蝦苗,5月第一批3000斤龍蝦出售,“因為3月剛投放蝦苗,5月那一批量不大,到本月中旬大概有3萬斤龍蝦上市,按每斤20~25元的市價來算,差不多有60多萬元的收入。”日前,施衛進向前來采訪的筆者表述。
建國水產養殖場有百畝水面,小龍蝦就在水面下安靜生長。由于探知養小龍蝦的復雜和困難,施衛進從選苗這個源頭上就牢牢把握。“我們的蝦苗是從浙江余姚以及盱眙等地購進的,它是雜交過的品種,相對于野生龍蝦而言,成長快、易飼養,而且沒有野生龍蝦的土腥氣,肉質很好。”施衛進說,蝦塘規劃了科學的養蝦密度,每平方米控制在15只小蝦左右,準備充足的飼料,并制定了應對各種惡劣天氣的預案。“氣溫較高時,我們就多覆蓋水草,提升水位。如果有暴雨臺風,水面容易缺氧,我們也有增氧泵,設施還是很齊全的。”盡管如此,在養殖小龍蝦的過程中挫折仍不可避免,“3月底,由于蝦塘缺氧,小龍蝦抵抗能力弱,病蟲害蔓延導致小龍蝦大面積死亡,吃一塹長一智,現在我就更加有經驗了。其實,只要預防工作做得好,大規模養殖龍蝦還是可以推廣的。”施衛進說。
在致力于小龍蝦養殖的同時,施衛進還積極探索魚蝦蟹立體混養模式,目前蝦塘中已放置了螃蟹,等到10月小龍蝦下市時,螃蟹就可以上市了。“如果順利的話,今年銷售大概有100多萬元,第二年我們還要擴大規模,蝦塘要擴大到160畝~200畝,養殖方式由現在的龍蝦、螃蟹混養增加水域的淡水魚類,比如說鰱魚之類的,發揮水域空間的潛力,增加產值效益。”施衛進說。
來源:通州大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