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發布之日,其中第二季度gdp數據備受矚目。包括“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等預測紛紛顯示,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預計降至7.5%左右,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很有可能連續兩個季度增速放緩。
雖然歷經上周高層頻繁表態之后,市場對于經濟放緩的信息可能已經消化到位,但國家統計局對經濟下滑壓力和高層政策的進一步解讀,以及在當前形勢下會否出現政策微調的信號,仍舊值得關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而此前有政府人士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預期未來政策層面會在投資和消費方面有一定寬松,其中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和促進信息消費都將成為重點。
經濟增長率“下限”在哪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將今年中國經濟增幅預期下調了0.25個百分點,至7.75%。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表示,中國經濟中的投資規模過大,而且中國也希望減少投資,這樣一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程度可能要比預期更為嚴重。
上周公布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也顯示,來自國內外22家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預測,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7.5%,已經接近年度調控值。
由于需求疲軟,分項數據已經指向經濟放緩。工業增速從去年年末最高的10.3%降至今年5月的9.2%,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從去年全年的21.2%下滑到1~5月的20.4%,消費增速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在12%上下,遠不及去年12月的15.2%。市場如今預期,6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會比5月份稍有改善,消費與5月持平,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能微幅下降。相比去年年末,各項指標的增速都出現了明顯放緩。
在這樣的背景下,越是臨近數據出臺,高層釋放的政策信號就越引發關注。比如上周各界就特別關注李克強總理在廣西提出的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的提法,并預期政府可能出臺溫和刺激政策。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