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爆出部分國產奶粉檢出反式脂肪酸,網上一些“含反式脂肪酸食物清單”之類的文章被廣為傳播散布,一時間媽媽們談“反”色變。面對突如其來的風波,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專家介紹:反芻動物瘤胃中的微生物會自然產生反式脂肪酸,因此反式脂肪酸在牛、羊等動物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中普遍存在,而以牛、羊奶為原料的嬰幼兒奶粉自然就會含有反式脂肪酸。所以消費者看到“反式脂肪酸”這五個字無須反應過度。
相對于部分消費者對媒體上有關食品安全信息的高度敏感,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消費者走進市場選購食品時,絕大多數人還是只會以口味、價格等因素作為主要選擇標準,對食品包裝上的各類標簽、說明很少關注。上周末,記者在小區附近一所大賣場乳制品冷柜旁觀察,發現絕大多數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除了稍微瞄一眼商品上的生產日期外,基本不看標簽。記者詢問一位選購進口酸奶的消費者,問她是否注意過商品上的中文成份說明表,對方表示:即使看了也不懂,不知道如何判斷這些信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令人無語。
專家表示,食品標簽是消費者自我保護的一道重要防線,想吃得明白、放心,首先就要讀懂食品標簽。
促銷食品:防保質期陷阱
食品標簽,是指附于食品包裝或容器上的一切吊牌、文字、圖形、符號說明物等。我國于2012年4月20日正式施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定,預包裝食品標簽中應強制標示的內容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生產者、經營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代號以及其他應標示的內容。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食品標簽是向消費者傳遞產品信息的載體,也是消費者了解產品信息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然而,近年來因食品標簽不明確導致的問題時有發生,消費者對產品標簽上標注的信息不理解、不明白的現象也對選購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新標準的實施,將會起到很好的規范作用。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