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三公消費”的限制和包裝物減量等國家政策的影響,今年許多商家的禮品茶訂單數量比去年少了。然而在春茶價格普降的大氣候下,記者在上海一些茶葉交易批發市場發現,唯獨普洱茶未受其影響,價格逆勢上漲,去年2800元/公斤的老班章普洱茶今年的價格竟飆漲到了8000元/公斤。
“越存越醇厚”的投資性
近日,記者從天山茶城和帝芙特茶城等上海茶葉交易批發市場了解到,被冠以“液體黃金”“能喝的古董”之稱的普洱茶在今年春茶的售賣中再度脫穎而出。在許多高端名優春茶紛紛降價時,唯獨普洱茶的價格逆勢上漲。
據了解,今年中低端茶葉銷售較為平穩,但中高端名優茶價格普遍下跌。西湖龍井、大紅袍、金駿眉等高檔茶葉的價格跌幅在30%左右,西湖龍井僅賣1200元/斤,大紅袍也降至900元/斤。
春茶價格普降,緣何普洱茶價格逆勢上揚呢?
茶商張勇告訴記者,近幾年云南的旱災天氣直接影響到了春茶的產量和價格。此外,許多高端普洱茶愛好者和炒賣推手為了能確保茶源的質量,都直接涌入村寨里收茶。這個群體的逐漸擴大,讓原本資源稀缺的古樹普洱茶更加稀缺,當地的茶農們得以“坐地起價”。
云南省勐??h勐混鄉賀開的茶農楊澤忠先生也證實,許多高端茶客和游資炒作者為了買到正宗的老班章茶葉,不惜花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直接去山頭收茶。收茶群體數量擴大,就會形成競爭,價格自然就上漲了。
云南普洱茶認證中心首席專家石昆牧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經濟大氣候影響,非必需品的茶品消費價格下降很正常。但普洱茶與其他茶類相較有其他茶類沒有的特性——“越存越醇厚”的投資性,使國內游資往普洱茶市場集中。
市場標準化仍困難重重
2007年普洱曾經歷一次炒作風潮。商家們告訴記者,2007年初,大益、下關等各大茶廠的茶餅,從30元/餅被炒賣到了200多元/餅;甚至有100克的普洱茶曾在拍賣會上被炒出30萬元的天價。2007年5月過后,普洱茶價格急轉直下,瞬間的“大跳水”在當時引起了一陣轟動。
對于今年普洱茶價格逆勢上漲的現象是否意味著泡沫再現,石昆牧表示,“今年是產量較少的古樹普洱茶攀升,與2007年狀況不同。”
業界人士分析,普洱茶目前在市場上主要存在著幾個重要的問題。首先,古樹普洱的資源稀缺會導致人們“物以稀為貴”理念的膨脹,游資的集中和炒作會使本身數量有限的古樹過度開發。其次,普洱茶理論體系不完善,內地較為權威的普洱茶研究數據數量有限,普洱茶的相關功效的研究資料,更多來自臺灣地區和海外。第三,普洱茶市場現有標準有待完善。目前,云南省各山頭各種茶類的標準尚不完備,所謂名山頭“古樹”和“純料”,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可以衡量。這種現象讓許多不法商家有機會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也讓企業在監督、打假、仲裁中遇到各種問題,面對消費者的投訴束手無策。
來源:東方早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