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嵊州市甘霖鎮江田村的一片蔬菜基地里,幾位大媽正頭戴斗笠,手持鋤頭,蹲在地里種植芹菜和豇豆。甘霖鎮農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就是興良蔬菜專業合作社,去年剛創建成為國家級設施蔬菜標準園。
記者見到了興良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章正明。“農業的投資回報率不高,大規模的蔬菜基地不多,食品安全也越來越受關注。我投資搞蔬菜基地就是想圓一個有機農業夢。”這位37歲的瘦削漢子道出了當初創業原委。
幾年前,章正明在村里辦了個工廠,生產塑料袋,只是生意并不怎樣。章正明的舅舅在杭州做蔬菜配送的生意,他告訴這位外甥,如果搞個蔬菜基地,銷售應該不會成問題。2010年,章正明在妻子的娘家江田村陸續向村民租來土地,成立興良蔬菜專業合作社,建起一個200多畝的大型蔬菜基地,供應杭州蔬菜市場。
“第一年投資80萬元,建起了50多立方米的冷庫。自己沒多少錢,就向親戚朋友借。”回憶起當初創業的艱辛,章正明顯得有點苦澀。
當時他認為,一家人世代都是農民,種種菜應該沒什么問題。第一個蔬菜收割季下來,他的蔬菜產量明顯低于別人。章正明急了,才知道農業也要靠科技,靠自己這樣蠻干是不行的。于是,章正明在朋友的指點下,從蕭山請了兩位農業技術人員,全面指導蔬菜的種植生產。同時,他還向市里的蔬菜大師和老菜農請教種菜技術。
技術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出現了。2010年,章正明收割的幾批葉類蔬菜在杭州被檢查出農藥殘留,全部蔬菜只得扔掉。經分析,蔬菜基地中的幾十畝地原來種植著甘蔗,而蔗農不注重農藥用量,造成土壤有農藥殘留。這件事給章正明極大的震懾。從此以后,章正明更加重視農藥的安全使用,盡量提升蔬菜產品檔次,建立無公害蔬菜基地。“現在我連豬場的豬糞都不敢用,生怕影響我的蔬菜質量。”章正明說,現在使用的肥料都是從上虞有機肥廠生產的有機肥。
去年,章正明再次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100多畝鋼棚,改變了過去“靠天種菜”的局面。另外,投資20萬元的噴滴灌方案也正在實施中,即將投入使用。興良蔬菜專業合作社蔬菜基地被評定為國家級設施蔬菜標準園后,今年正在申報無公害蔬菜基地。
在章正明的腦海里,還有一個休閑農業夢。他說,今后可以向市區居民出租大棚,讓他們自己種喜歡的蔬菜,由基地負責管理。這樣,市區居民既可以感受勞動和休閑的快樂,又可以得到無公害的蔬菜。“相信這個夢想會實現的。”章正明堅定地說。
來源:浙江省農業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