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法治周末 記者 潘琦
7月8日下午,當法治周末記者來到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鹿角鎮的漁民新村時,66歲的陳玉英正一個人坐在自家的陽臺上發呆。
此時禁漁期已過,洞庭湖剛剛開湖,整個漁民新村都是空空蕩蕩的,陳玉英說,兒子王元齊已經下湖一周,如今就剩自己和孫子在岸上住。
和大多數祖輩就在洞庭湖里打漁的漁民們一樣,來自江蘇的陳玉英一家一直以來都是吃住湖上、以船為家——直到2009年,趕上“漁民上岸”的政策,從此上岸一住4年。
陳玉英一家趕上的政策,是湖南省于2008年年底正式啟動的洞庭湖區專業捕撈漁民定居和解困工程。該工程旨在幫助漁民上岸定居,改善漁民生存狀況。
“從2008年開始,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基本上洞庭湖就搞完了。”岳陽縣漁政局副局長姚劍龍這樣告訴記者。
事實上,中央一直以來重視漁民問題。今年7月3日,中央4部委更聯合下發《關于實施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的指導意見》,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改善以船為家漁民居住條件,推進水域生態環境保護。
岳陽作為較早實施“漁民上岸”工程的地方之一,無疑是一個可供觀察的樣本。不過,這個樣本卻傳遞出這樣一個信息,漁民上岸不僅僅是在岸上有個房子住這么簡單。
上岸像“吊在空中”
“就是太孤單了。”陳玉英不止一次地跟記者說起這句話。
作為上岸漁民中少數在岸上連住了4年的老住戶,陳玉英說自己已經差不多習慣了岸上的生活。只不過,這種生活對于她來說,更像是一種堅持,而非享受——這是她一開始并沒有料到的。
從狹窄搖晃的漁船搬到寬敞明亮的樓房,這種跳躍式的改變,曾一度讓陳玉英和她的家人非常興奮,他們甚至還專門借錢對新房進行了簡單的裝修。
記者看到,陳玉英家里不僅鋪了米白色的地磚,還在墻上貼了一米多高的灰白相間的瓷磚。新買的家具也讓房間里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氣息。
事實上,不只是裝修的錢,包括買房子的17000多元也是借的。陳玉英告訴記者,如今房錢已經還完了,裝修的錢還在還。
不過,興奮轉瞬即逝。等到真正住進來之后,陳玉英才發現自己無事可做——在船上還可以補補網,在這里只能每天看看電視或者干坐著。
來源:法治周末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