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2013年我國臨儲玉米收購價較2012年提高0.06元/斤這一利多政策刺激,期貨價格連續3天大漲,現貨報價上行,市場前期顧慮被打破,預計此政策或導致供需雙方心態發生逆轉,進而支撐未來玉米價格繼續上行。
進入7月份,雖多地上漲行情已經啟動,但漲速較為緩慢,這主要因產地3000萬噸臨儲玉米“坐陣”,貿易商表現信心不足,飼料廠持觀望態度等待拍賣,對玉米價格上行構成壓力。而本次臨儲收購價政策的提前出臺,似乎打破了市場前期的顧慮,供應偏緊加政策支持下,持糧貿易商看漲預期增強,未來現貨價格上行空間被明顯放大。
庫存集中在大型貿易商
目前,產地和北方港口購銷進入尾聲,東北、華北兩大產地剩余糧源見底,今年華北貿易商極為看好小麥后市,因此在騰庫時加大了小麥的入庫數量和玉米的出庫量,導致當前華北貿易商處玉米剩余量少于去年同期。當前東北貿易商庫存亦明顯偏低,在臨儲入庫量大增的同時,東北貿易商庫存較去年縮減1000萬噸左右,未來供應市場能力明顯減弱。無論東北還是華北,中小貿易商處庫存基本出清,剩余玉米主要分布在大型貿易商處,具備較強的集中性。新糧上市前存在一定缺口
從未來市場供應能力來看,當前北方四港玉米庫存總量在350萬噸左右,去掉80萬噸左右的臨儲和飼料廠簽訂的合同糧外,實際可供市場后期消化的貿易糧不足200萬噸,廣東港庫存58萬噸,東北加華北產地剩余貿易糧數量在500萬噸左右,以上總量大概在900萬噸左右,而我國每月飼料消費玉米數量在1000萬噸左右,若按此推算,至10月中旬新糧上市前,市場供應存在一定缺口。
銷區壓價拍賣可能性小
即便是在有缺口和優質玉米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玉米價格上漲速度依舊緩慢,這主要因市場對臨儲拍賣政策的擔心,本次臨儲收購價政策出臺后,這種擔心被打破。分析來看,玉米從產地移庫至南方銷區直至形成拍賣規模,至少需要1個月的時間,由此預計,南方大規模拍賣活動將于8月份啟動。
本次臨儲收購價政策出臺的時間趕在南方拍賣之前,這將在極大程度上增加后期順價拍賣的可能性,因國家在產地提高保護價的同時,在銷區壓價拍賣的可能性較小。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