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去產能化、去庫存化與去金融化沖擊,大宗商品市場行情下行壓力沉重,預計短時期內將以弱勢運行為主,并有可能再探新低。盡管如此,受到宏觀經濟基本面、生產成本以及抄底資金支撐,其繼續跌落空間有限。
筆者認為,大宗商品價格繼續跌落空間有限,主要受到以下三個方面支撐:
一是得到宏觀經濟基本面支撐。總體來看,目前全球經濟仍然處于復蘇通道,盡管其復蘇脆弱艱難,下行風險并未消失。美日歐三大經濟主體都或多或少有恢復跡象,就中國而言,只要國內外宏觀經濟基本面不出現大的問題,基本消費需求依然存在,并且有增無減,大宗商品行情就不會糟到哪去。
二是得到生產成本支撐。現在一些大宗商品價格(含稅),已經低于部分企業成本。價格的進一步跌落,勢必遭遇生產成本強力支撐。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一個企業在銷售價格大幅低于成本,嚴重虧損以后,還能夠持續不斷地擴大生產。現在全國一些過剩行業所以產量居高不下,主要還是虧損程度不夠,資金流能夠維持。所謂“越虧損越生產”,只能是短期局面,或者根本就是一個“傳說”。
有觀點認為,產品行情跌落,亦會壓迫其原材料價格下降,進而利空循環,開辟更大價格跌落空間,這是不對的。即便礦石、煉焦煤、乳膠、塑料等原材料生產同樣也會受到成本支撐。譬如勞動者工資、電力、成品油、資源稅費等,具有很強剛性,不可能無止境跌落。其實,原材料的成本底部,比較一些加工業產品的成本要“硬實”很多。
來源:證券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