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富春 通訊員 李明 呂根
19日,酷暑難當。湖北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徐洼隊,中科院曹文煊院士工作站千畝水產實驗基地,一派魚躍年豐畫面:十幾名農工正拉網收魚,肥碩的魚兒撲騰騰躍出水面,陽光映出點點金黃……“養20多年魚,今年‘中科3號’收益最好?!别B殖戶劉學峰快人快語,“以前主要養傳統銀鯽和彭澤鯽,這幾年退化嚴重,效益不高。去年曹院士推薦異育銀鯽‘中科3號’,可發了財?!?/p>
曹文煊是中國農谷計劃引進的50名涉農院士之一,他的團隊去年進駐中國農谷核心區。今年異育銀鯽第三代新品種“中科3號”,池塘傳統混養與單體高密度精養養殖模式,在屈家嶺均獲成功?!斑@塊區域,東邊500多畝是單養,西邊300多畝是混養”。劉學峰說,混養除‘中科3號’外,還能養草魚、鳊魚,整個水域都可利用。單養優勢是魚到成熟期后,捕撈后直接上車,死亡率小?!薄爸锌?號比傳統銀鯽生長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發病率極低,畝產達一噸。同比養殖情況下,‘中科3號’平均畝產增收在1000元以上?!辈茉菏繄F隊一技術員說。
劉學峰說:“我的30畝塘一天要喂一噸料,相當于每天投5000元,一直投到7月底。今年保守估計是平均每畝1噸魚,按去年7塊錢一斤的價格,毛利潤210萬元,今年賺幾十萬沒問題?!?/p> 來源:湖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