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近五年的探索研究,撫仙湖中的杞麓鯉人工馴養、人工繁殖首次獲得成功。
杞麓鯉,在撫仙湖沿岸俗稱瘦頭鯉魚,隸屬鯉科,鯉亞科,鯉屬,鯉亞屬,除撫仙湖外,云南各湖泊均有分布。在撫仙湖中,杞麓鯉主要生活于湖泊的沿岸淺水區和敞水區的中下層,多見于水草叢中或其附近。杞麓鯉為雜食性魚類,主要食物為軟體動物、水生寡毛類、水生昆蟲、水草、枝角類和蝦等。杞麓鯉在撫仙湖的產卵時間是每年的4-7月,而集中于5-6月產卵。產出的卵子淺黃色,直徑為1.8-2.0mm,粘性,粘附于水草上孵化。產卵場集中于湖灣靜水處,產卵場水草豐富,主要是馬來眼子菜和苦草等。
生活時體背呈青灰色,體側呈黃綠色,腹部為銀白色。體側每一鱗片中央均具一新月形黑斑。尾鰭邊緣淺黑色,其余各鰭淺灰綠色。體側扁,較延長。背、腹緣輪廓線均呈淺弧形。頭較大,側扁
歷史上種群數量較大,曾經是撫仙湖的常見魚類。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撫仙湖中已經難見其蹤影。為保護撫仙湖的土著杞麓鯉不至滅絕,江川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玉溪市水產工作站與玉溪市古生態抗浪魚科研保護中心合作,積極開展杞麓鯉的人工馴養繁殖技術研究。自2009年以來,經過多方努力,高價收購,共收集到野生杞麓鯉36條,規格2-7.8公斤/尾。通過單養、與其它撫仙湖魚類混養,投喂糧食、配合飼料等多種方式馴養,最終馴養成活4條作為親本。今年,通過人工模擬自然生態,人工繁殖獲得成功。
此魚個體較大,屬中型魚類,最大個體體長可達600mm以上,體重7.8公斤;肉質好,是沿湖群眾比較喜食的土著魚類之一,因此是理想的湖泊增殖及水庫、池壩塘養殖對象。
撫仙湖杞麓鯉人工馴養繁殖成功,不僅可以在人為條件下保護該物種,還可以為湖泊增殖放流及水庫池壩塘養殖提供優良魚種。在保護瀕危物種的同時,對推進江川土著魚漁業產業化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br> 杞麓鯉夏花
br> 人工馴養的野生杞麓鯉親本
來源:玉溪市水產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