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代粘蟲又在東北、華北、西南、黃淮等地偏重發生,雖經各地及時防治,控制了暴發勢頭,但粘蟲的主要危害期是第三代。那么今年三代粘蟲發生趨勢究竟如何?對秋糧生產可能產生什么影響?防控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記者專門采訪了農業部有關領導和專家,他們一致認為,今年三代粘蟲將呈重發態勢,8月上中旬將進入危害盛期,對秋糧生產構成嚴重威脅。農業部門未雨綢繆,嚴陣以待,及早動員部署,落實防控責任,嚴密監測蟲情動態,積極備打防控攻堅戰,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實現“蟲口奪糧”,力保糧食生產“十連豐”。
記者:與往年相比,今年粘蟲發生有哪些特點?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姜玉英研究員:粘蟲是典型的北遷南回、遠距離遷飛性、暴發性害蟲,主要危害玉米、小麥、水稻、高粱和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今年二代粘蟲發生程度是近10年來較重的,與往年相比,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發生范圍廣。在東北、華北、黃淮、西南、西北等20個省(區、市)均有不同程度發生,發生面積6300多萬畝,是常年的1.8倍。二是蟲口密度高。山西、山東、河北、湖南、貴州、云南等省部分重發區蟲口密度超過防治指標4—9倍,個別田塊達30倍。三是局部危害重。山西省發生田塊一般受害株率5%-20%,河北省灤縣部分春玉米被害株率達30%-45%,陜西重發田被害株率10%-40%,湖南省中南部地區近萬畝玉米和水稻遭受嚴重危害。
記者:今年三代粘蟲發生趨勢如何?
姜玉英:經過各地及時防治,雖然二代粘蟲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殘留蟲量明顯高于常年和上年。據多點調查,二代粘蟲殘蟲量比上年高56%,比常年高147%,具備大發生的蟲源基礎。常年7月底到8月中旬是三代粘蟲的集中發生期,據氣象預報,今年這一時期大部分玉米產區降雨較多,有利于三代粘蟲暴發危害,預計全國三代粘蟲發生面積達6000萬畝以上,8月上中旬將進入發生危害高峰期,東北、華北、黃淮海等玉米主產區可能偏重發生,部分地區呈大發生態勢。
記者:面對三代粘蟲重發態勢,農業部門將如何應對?
來源:農業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