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陸豐市碣石鎮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大力興辦水產養殖業,建設現代化高標準、高質量養殖基地,做大養殖“蛋糕”,構筑藍色產業經濟帶,使水產養殖業逐步發展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有力地推進了該鎮漁業經濟的持續高效發展。目前,全鎮養殖面積達到1362公頃,成為漁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碣石鎮地處陸豐市東南沿海,海域廣闊,海岸線長達40.3公里,海洋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從1997年開始,該鎮黨委、政府就緊緊抓住有利時機,制定發展規劃,合理開發資源,做好做活“養”字文章。為構筑養殖經濟帶,該鎮制定了興辦水產養殖業近、中、遠期的發展規劃,按養殖項目不同,把沿海養殖劃分為三個養殖區域,即蝦背澳、西澳鮑魚養殖帶,田頭園、前堆、淺澳沿海海膽、帶子養殖帶,內洋對蝦、優質魚養殖帶,以此向周圍地區輻射。與此同時,該鎮切實加大宣傳發動力度,積極引導有關單位和個人投資興辦養殖業,使該鎮水產品養殖逐步興起,并朝著立體化的方向發展。蝦背澳、西澳已建成了鮑魚、吊養蠔等現代化高標準、高質量的養殖基地, 其中蝦背澳鮑魚養殖基地養成鮑年產量達到550噸,培育鮑苗2500萬粒,年生產總產值已超億元;三洲海產種苗養殖場建成了初具規模的鮑魚養殖基地;內洋養殖公司致力于養蠔、養對蝦、養膏蟹、養優質魚等,其養殖面積已達到147公頃,其中純養殖水體面積達260萬立方米,現已成為廣東省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可認證單位之一,該養殖公司逐步規范管理,在集約化、規范化的探索發展中,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企業帶頭人去年榮獲“中國農村十大致富帶頭人‘特殊貢獻獎’”。
在各養殖基地的輻射和帶動下,該鎮沿海很多村莊的群眾都走上了發展水產品養殖業的軌道。淺海、新饒村及石洲周邊開辟了養蝦、養蟹池;桂林、霞博、梅田等村相繼建成精養對蝦池;海英、圍仔、灶背、新豐、角清等村分別興辦了海水養殖場;淺澳、田頭園、前堆等村擴大了海膽、帶及養殖區域。隨著各類養殖基地的興起和擴建,該鎮沿海灘涂一帶逐步形成了藍色產業經濟帶。
來源:汕尾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