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發布數據顯示,二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482億美元,而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16億美元,“一順一逆”改變了一季度的雙順差局面。
分析人士認為,對于資本凈流出的局面或將在下半年繼續,而這會進一步改變人民幣一直以來的升值壓力,人民幣小幅貶值或可期待。
資本和金融項目數據為經常項目差額與儲備資產變動數之間的差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算法,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項目、資本項目、金融項目、國際儲備四項之和為零。
盡管本次公布的二季度及上半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未將金融項下的證券投資、國際信貸等項目列出,不能確認資本流出的具體類別;但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從一季度901億美元的順差到16億美元的順差跟外匯局打擊偽造信用證等虛假貿易行為及人民幣套利空間降低有直接關系,另外證券類投資應該是資本流出的一個窗口, “不過這只是初步數據,我們仍然需要金融項下的一些細分項目作為分析依據。”一位美資銀行分析師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表示。
此外,外匯局數據還顯示,二季度直接投資凈流入(fdi)453億美元,比一季度環比增加40%,同時國際儲備資產增長466億美元,大幅低于一季度的1570億美元;其中二季度外匯儲備資產增加471億美元,大幅低于一季度1571億;美元特別提款權及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減少5億美元。
對比二季度和過去幾年的數據可以發現,二季度資本凈流出現象已經日趨明朗。
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朱海彬日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今年下半年很可能是資本凈流出的狀態;而資本流出一方面是受外圍經濟復蘇,尤其是美國量化寬松政策(qe)退出預期對國際資本形成吸引力;另一方面則是中國經濟下滑,人民幣的套利空間大幅壓縮。
不過,也有外資行分析師認為,中國的投資收益率仍然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因此不必擔心資本大規模流出。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