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采三天是個寶,遲采三天便是草”。眼下正是茶葉成熟的季節,文登的昆崳山茶也進入了采摘期。今天,讓我們走進中國最北方的茶園,去了解一下北方茶葉的制作過程。
車子行駛在路上,霧氣漸次散開。步行走下一條山路,青山碧水間,漫山遍野的茶園躍然眼前,綠油油的茶樹抽出柔嫩的新芽,散發著誘人的清香,沁人心脾。茶園中,十幾位工人身背布袋正在采摘茶的新芽,王海波告訴記者,工人每天的采茶時間都是有嚴格限制的。
王海波告訴記者,為了生產高檔茶葉,他們每天早晨控制在4點半到9點半采摘,并且要求是一芽一葉。
茶園位于北緯37度,堪稱我國最高緯度的露天茶場,每年5月到9月是昆崳山茶葉的集中采摘季節。由于這里緯度高,氣候濕潤,霧氣縈繞,土壤呈酸性,氣溫晝夜溫差大,茶葉葉片肥大,營養成分積累豐富,制成的茶葉品質上乘,可以和南方高海拔茶葉相媲美。
經過烈日下五個小時的采摘后,新鮮茶葉被工人們送到了車間準備加工炒制。據王海波介紹,茶葉制作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晾曬。
王海波說,自然晾曬,要求12小時以上,不需要翻動,因為一翻動的話,茶的味道就容易改變。
茶葉晾曬后進入殺青程序。殺青是為了茶葉構香、構味、構色,通過高溫化學作用,蒸發部分水分,使青草氣揮發,茶葉變軟,便于揉捻成形,形成茶香成分。殺青葉攤涼后揉捻,在揉捻過程中,葉子受到擠壓,卷曲成條,部分細胞破裂,擠出茶汁,附在表面,再一次構味,增加茶湯濃度。
最后一個步驟就是烘干了。制茶工人說,烘干最重要的就是用手控制火溫,溫度必須控制在130度到140度之間,否則炒出來的茶葉容易糊或有有茶生味。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炒制后,工人們開始分裝、封口、精心包裝,茶葉的整個制作過程就全部完成了。
說起種茶的初衷,王海波說,這多虧了當年市委、市政府的好政策。2002年,王海波來到昆崳山,承包了30畝山地,準備種植果樹。
王海波說,后來市里響應種茶,并免費提供茶樹種子,再加上自己原來在臨沂茶葉研究站干過,對這個茶葉有所了解,所以我感覺也是個致富的好門路,所以自己種下這30畝茶。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