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緊鄰臺灣海峽的福建石獅祥芝海面上千帆待發,百舸爭流;國家中心漁港——祥芝漁港內鑼鼓齊鳴,一派熱鬧景象。12時零分,海面上所有船只開足馬力,駛向各自作業的海域,開始新一產季的耕海牧漁。
素有“獅城”之稱的石獅市,位于環泉州灣核心區南端,其三面環海,北臨泉州灣,南臨深滬灣,東與寶島臺灣隔海相望,是座美麗富饒的半島型濱海城市。石獅海域面積968.5平方公里,有國家級漁港7個,擁有機動漁船1200多艘、16萬總噸。近年,石獅市大力發展現代漁業,榮膺“全國漁業百強縣市”。
蔡芳達是閩獅漁07105號漁船的船長,他和同伴們幾天前就開始忙碌,為開漁作了充分準備。他對記者說,最希望的是開漁得利,與同在一個漁區作業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漁民、漁船和睦相處,互伸援手,滿載而歸。
福建今年從5月1日開始各類作業漁船開始陸續休漁,休漁漁船多達2.4萬多艘,其中3/4是小型捕撈船,分布在470多個港口、澳口,覆蓋了福建3752公里海岸線上的所有漁村。伏休漁船實現了“船進港、網入庫、人上岸、證集中”的目標。
8月1日12時,福建全省1.5萬多艘海域刺網、桁桿拖蝦和籠壺作業漁船和4000多艘北緯26度30分以南福建海域內拖網、圍網、耙刺、陷阱、雜漁具等作業漁船共1.9萬多艘全部開漁。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陳澤鑾告訴記者,福建自1995年開始實施伏季休漁制度以來,海域海洋生物種群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穩定了海洋漁業生產,促進了漁民節支增收。他說,伏季休漁有效遏制了漁業資源過度開發的勢頭,為海洋生物資源提供了休養生息的機會,促進了海洋捕撈生產保持總體穩定,部分經濟品種產量和捕撈生產效率有所提高。
陳澤鑾還表示,福建在發展現代漁業中,將拓展捕撈區域,推進外海、遠洋漁業新漁場開發,積極開發北太平洋、中西太平洋、東印度洋等公海漁業資源,并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共同養護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