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如東縣科技入戶指導員 朱惠忠
自7月8日出梅以來,南通地區持續高溫無雨,光照強、風力大,養殖池塘水體蒸發量大,使得池塘水鹽度,水溫升高,池塘水位明顯下降,不利于養殖池塘養殖品種的健康生長。每逢初三或十八,我們養殖區常有池塘換水的習慣,即向養殖池塘納入一定量的新鮮海水,既保持池塘水體的正常水位,又增加池塘的溶解氧,防止“倒藻”。
池塘納水時,要注意環境變化導致的水體應激,保持池塘水體的穩定性。養殖池塘在需換水時,若遇水質差或納水難的處理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此時間段池塘不納水。保持池塘水體的穩定,減少藻類應激,若納入水質不好有污染的,水源進入養殖池塘,會造成養殖品種中毒,嚴重的甚至會死亡,而影響養殖收益。
2、增加養殖池塘水體溶氧。保持池塘水體中有足夠的溶解氧,可抑制生長有毒物質的化學反應轉化,降低有毒物質。養殖水體、溶解氧高低是水質好壞的主要指標,養殖對象都在有氧的條件下生存、繁殖、生長。
3、養殖人員平時要堅持觀察天氣的變化,做好巡塘工作,定期改底,適時追肥,盡量避免使用刺激性大的藥物,日常投喂餌料中投放一些em菌等生物制劑來分解氨氮,改善池底,水質。
4、養殖人員要多開增氧機,將溶氧飽和的表層水翻滾到底層,讓底層水滾動到表層,經光照淡化分解毒物,釋放營養素,使池水溶解氧平衡均勻。
5、可經常潑灑一些微生物水質改良劑,達到改善水質的目的。
6、必要時也可少用一些增氧劑,這是臨時改善水質的應急方法。
來源:如東縣科技入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