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8月份,隨著強對流天氣的陸續登場,連續陰雨、暴雨、雷陣雨等異常天氣對水產養殖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雨水易造成堤壩損毀,導致魚蝦逃逸,暴雨洪災后還會突發“泛塘”,同時水生動物疾病也易高發,這樣會對水產養殖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
華北地區是全國養殖鯉魚最為集中的市場之一,這兩年鯉魚市場的不景氣,以天津地區為代表的區域養殖模式逐漸的轉向了魚套蝦,再加上該地區養殖水體以污水為主,水體的應激能力相對較差。所以在7、8月份養殖的黃金季節,降低因為天氣原因導致的泛塘、死魚事件就顯得非常重要。為此,針對暴雨過后池塘養殖如何管理提供幾點建議,供大家借鑒。
暴雨過后,池水ph值和溶氧含量下降,鹽度降低,溫度變化幅度大,池水出現分層現象,一般容易出現的問題有輪蟲爆發、轉水(倒藻)、水體變瘦、光合作用減弱等水質問題。
一、輪蟲大量暴發
早上七點左右取料臺附近的水大概500ml,用150-200目的網子過濾,通過顯微鏡計數,100個以內的可以通過控制投喂料調水進行控制,早晚兩頓可以少喂或者不喂,同時注意多開增氧機,晚上休息之前在料臺、池邊撒點顆粒氧,兩天之后,魚基本上就吃食正常。這時再鏡檢,確定數量減少后用飼料伴侶iv+飼料伴侶ii肥水,飼料伴侶iv可以補充水體中的營養物質,而飼料伴侶ii則可以降解水中懸浮的有機質,讓水質定向的發展;如果數量超過100個,選擇上午6-7點或者下午5-7點用阿維菌素+苦參堿沿邊潑灑,一天后開始按上述方法進行調水處理。
二、轉水(倒藻)
先用果酸類、氨基酸類、有機酶類全池解毒,緩解魚蝦的應激能力,同時開動增氧機,加注新水,選擇在晴天的中午用飼料伴侶iv+魚蝦歡調水。有時候轉水之后,水體容易暴發藍裸藻,這時候可先用飼料伴侶ii充分活化(除加紅糖外再加再加點液體的肥),按全池的量潑灑到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面積上,使這些水體形成了芽孢桿菌的優勢從而抑制了藍裸藻,注意增氧解毒,兩天后再調水肥水。
三、水體變瘦
直接用飼料伴侶iv肥水,并注意增氧。太瘦的池塘可另外加點二胺或者過磷酸鈣,以提高藻類生長的速度。
四、增氧到位
來源:通威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