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漕溪北路280號,上海氣象局所在地,亦是這座城市最古老的氣象監測點。在她140年的歷史中,還從未見證過如此高溫。遠在浦東一處千畝綠葉菜的種植基地,大棚內的溫度更是逼近50℃;鱗次櫛比的商業綜合體內,26℃的冷氣卻不再引來“低溫”投訴。
應戰高溫已不再是單純的氣象問題,而是一項關乎價格、能耗乃至城市規劃的綜合民生考題。
菜價維穩
8月的第一天,包括上海在內的東部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多省份迎來甘霖,前者剛剛揮別史上最熱7月。上海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數據顯示,上月高溫日(超過35℃)達到25天,刷新1934年的最高紀錄(23天)。
創造歷史的不只是上海,在全國多地遭受高溫“炙烤”的背景下,中國氣象局7月30日曾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高溫)ⅱ級應急響應,這也是有史以來氣象部門啟動的最高級別的高溫應急響應。
“露天烤肉”終究只是戲謔,公眾更關心的是實實在在的餐桌價格,比如綠葉菜。
一些蔬菜種植戶的收益在高溫中蒸發。上海敬亭蔬菜專業合作社銷售負責人馬華(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該合作社位于浦東,種植蔬菜面積一千多畝。由于氣溫太高,一些綠葉菜比如青菜、杭白菜和生菜都出現“燒心”。
“所以我們在夏季綠葉菜會種得少些。”他說,雖然綠葉菜只能保存一兩天,但現在并不愁銷路。
由于上海郊區供應的蔬菜占全市消費量比重并不大,因此高溫對整體價格走勢的影響不大。
上海市江橋批發市場供應了全市大約60%的蔬菜。江橋批發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芳告訴本報記者,受上海高溫天的影響,上海郊區供應的蔬菜量從原先的約140噸減少到了100來噸。但是上海蔬菜市場的整體供應量沒有變化,就江橋批發市場而言,每天仍然供應6000多噸的蔬菜。
她解釋說,供應量波動不大的原因是江橋批發市場的蔬菜來自于全國各地,包括河北、山東、寧夏、湖北等地,上海郊區供應的蔬菜占比不足2%。
根據上海食用農產品流通安全信息網監測數據,6月初青菜價格從近4元/公斤高位經歷一輪下跌后,從7月27日開始小幅上漲,昨日青菜平均價格為2.45元/公斤。生菜、菠菜、大白菜、雞毛菜也在近期小幅上漲,而卷心菜則從7月一路上漲。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