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龍頭企業豐益國際昨日發布財報,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凈利潤達到5.34億美元,同比增長43.1%;受棕櫚油價格下降影響,該公司收入206.27億美元,同比減少4%。
豐益國際的財務收入上半年同比上升6.9%至2.52億美元,在有效降低該公司財務費用的同時,還為該公司帶來利潤上的貢獻。此前,另外兩家上市的食用油企業中糧控股和東凌糧油發布的相關公告顯示,盡管今年上半年食用油價格低迷,但是匯兌收益等財務運作效果明顯,兩家公司利潤指標也大幅上升。
財報顯示,豐益國際的主營業務糧油貿易和加工收入為60.89億美元,同比增長5.4%;小包裝糧油產品35.45億美元,同比增長8.4%。今年上半年,豐益國際宣布下調旗下食用油品牌“金龍魚”的價格最多達15%,降價拉升了豐益國際產品的銷量。上半年,豐益國際小包裝糧油產品的銷量達到241.9萬噸,同比增長15%。棕櫚油作為豐益國際的另一主營業務,收入96.36億美元,同比減少15.8%。
中華糧網信息主編郭清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糧油加工企業在食用油方面賺不到錢,目前一級大豆油的價格在每噸7000元左右,部分地區價格甚至低于每噸7000元,與2008年每噸1.6萬元的價格高點相比,跌去一大半;豆粕的價格相對較為堅挺,目前在每噸3800元左右,與5月前后的每噸4000元相比,略有回落。綜合來看,理論上,國內食用油加工企業加工每噸進口大豆的利潤在20~50元,屬于正常年景。
對于豐益國際上半年利潤的大幅回升,郭清保表示財務運作是一個助力因素。目前國內食用油加工企業日益重視財務運作,該領域的收益甚至與糧油加工獲得的利潤不相上下。財務運作手段中,例子之一是人民幣存款質押在銀行,獲得美元貸款,一段時間后,由于人民幣升值,企業可以更少的代價將美元還給銀行,賺取匯率波動的收益。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