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阜寧縣漁業科技入戶專家組對以往的工作方法進行改進,先介紹如下,歡迎批評指正。
一、開展專題培訓。積極組織專題培訓,提高漁業科技入戶示范戶的技術素質。先后組織專家開展技術培訓班11期、邀請省、市專家8人次深入到養殖戶塘口開展面對面交流和傳經送寶。同時,為漁業科技入戶示范戶訂閱《水產養殖》、《漁業致富指南》等全年水產養殖雜志,散發水產技術資料近1000份,內容涉及魚、蝦、蟹等養殖技術,使漁業科技入戶示范戶通過技術培訓和閱讀技術資料提升水產養殖技術素質。
二、轉變指導方式。提出“深入基層、指導到塘口、服務到人頭”的指導方式,安排各鄉鎮指導員,深入到重點養殖村、特色品種養殖大戶中蹲點,明確技術指導的方式、內容和責任。專家組成員定期到現場開展各項技術指導工作,制定各類標準化養殖技術方案,宣傳督促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指導魚病防治和日常生產管理,開展科技培訓等,現場幫助解決養殖者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完善檔案記錄,規范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
三、注重跟蹤服務。以方便漁民、提升服務水平為出發點,推行魚病門診值班制度及漁用藥物第一時間到位機制,形成門診、電話咨詢、漁用藥物配送一條龍的服務體系,確保全縣水產病害得以及時、有效的防治。在門診過程中,科技人員熱情接待、運用新配制的檢測設備,做到診斷仔細,配藥準確。實行服務跟蹤制度,及時了解防治情況并提出技術建議,打消漁民的憂心,用一流的服務讓漁民滿意。
四、培育增收亮點。以漁業科技入戶“民心工程”為依托,將池塘魚鱉混養技術作為示范推廣和技術培訓的主要內容,把池塘魚鱉混養培育成漁民增收的新亮點。市海洋與漁業局專家組檢查阜寧縣漁業科技入戶項目實施時,對池塘魚鱉混養技術示范推廣的新舉措予以了高度評價。
來源:阜寧縣水產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