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烈日炎炎。在銅陵縣西聯鄉興橋村村民張銀樹承包的稻田邊的一處樹陰下,他看著一臺5.5千瓦的水泵將附近鐘倉河的水提出,通過村里的河塘、溝渠引到自家和周邊稻田里,心里很是踏實。
這段時間高溫天,張銀樹承包的稻田附近水塘里的水日益減少,農戶們非常著急。負責看守水泵運行的張銀樹告訴記者,7月29日開始,這臺水泵24小時作業,解決了農民灌溉稻田的水源問題,大家不用為水發愁了。
來到這里察看的興橋村村委會主任胡小亮介紹說,村里共向銅陵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借了兩臺水泵用于抗旱,目前,受益的稻田500畝,全村旱情得到有效緩解。
隨后,記者來到西聯圩鐘倉泵站。站長朱聯合告訴記者,從7月31日開始,該泵站打開放水閘,利用江水水位高于圩區的水位差,引長江水進入圩區,服務農業生產,每小時放水量達1萬立方米,總灌溉面積6萬余畝,服務人口達7.5萬余人。
記者了解到,除鐘倉泵站外,銅陵市洲圩區鄉鎮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適時開閘引水。目前,沿江(河)3座國營和10余座集體泵站提閘放水入圩,灌溉范圍涉及6個鄉鎮,確保了圩內農業生產灌溉用水。同時,安排專人負責管理,嚴禁隨意開閘、加大引水量,避免遭遇強降雨時加大排澇壓力。
7月8日以來,銅陵市持續晴熱高溫,蒸發量約283.9毫米,各鄉鎮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目前全市受旱面積8.92萬畝。據氣象部門預測,8月上旬,銅陵市仍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旱情將會持續或進一步加重。
市水務局防汛抗旱科科長朱立煌告訴記者,面對近期較為嚴重的旱情,銅陵市積極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水務和防汛抗旱部門組織人員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對旱情嚴重的鄉、鎮、村提供抗旱設備,并全力組織群眾引水提水抗旱,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人力7500余人,投入抗旱設備2000多臺套4500千瓦,灌溉面積近10萬畝。
同時,銅陵市千方百計“找水”,增強抗旱能力。后山區鄉鎮發動和組織群眾疏通抗旱渠道,攔河筑壩、攔蓄河道徑流,充分利用好泉水作為水源,并根據旱情發展情況,科學利用附近廠礦符合農作物灌溉標準的循環水和井下排水,為抗旱提供水源。
此外,銅陵市按照科學合理和節約用水原則,強化水庫、塘壩等各類水源管理和調度,嚴格實行專人管水和“一把鍬”放水制度,堅持先用活水、后用死水,先用塘壩水、后用水庫水,并做到淺灌、勤灌,減少蒸發量,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來源:安徽農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