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世界經濟盡管延續了上一年緩慢復蘇態勢,但也呈現出“舊癥未去、新愁又來”的局面。美國經濟雖處于適度擴張態勢,但在超寬松貨幣政策的取舍上遲遲難下定論,給下半年全球經濟復蘇增加了許多變數;歐洲經濟經歷3年多的動蕩之后雖然漸趨穩定,但整體仍在持續衰退;日本經濟雖有起色,但結構性問題難以緩和。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新憂”:拉美地區經濟發展比較穩定,但結構性矛盾突出;中東北非地區政局不穩,持續動蕩,經濟出現回落;東南亞地區各國經濟各有特點,高低參半;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則呈現出難得的亮點,正呈穩步增長。
發達國家稍獲喘息
痼疾未解問題猶存
上半年,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出現改善,歐美債務危機得到緩解,日本經濟也呈現多年未有的增長局面。然而也要看到,困擾發達經濟體的諸多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增長能否持續有待觀察。
從最新公布的一系列數據來看,美國上半年經濟情況不太“難看”:美國二季度環比增長1.7%,高于市場預期;7月份的失業率已經降至7.4%;第二季度出口增長5.6%,進口增長9.5%;7月美國制造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擴張,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兩年來最高,高于市場預期;美國房地產市場也逐步回暖。標準普爾7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的凱斯—席勒20個大城市房價指數年率增長12.2%,創下2006年3月以來最高年率增幅,4月為增長12.1%。10個大城市房價指數年率增幅為11.8%。然而,復蘇手段過于依賴寬松的貨幣投放和房地產業,顯然存在許多不確定的風險。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