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的冬棗幾乎絕產了!”近天,在滄州市滄縣高川鄉樸寺村,年近七旬的棗農孫老漢望著自己辛苦大半年的棗樹欲哭無淚。據了解,今年入夏以來,我省盛產金絲小棗和冬棗的滄州地區因遭遇持續陰雨天氣,棗產量遭受巨大損失,其中小棗減產40%,冬棗減產60%。此外,大棗主產區贊皇、阜平等地也受到影響。
棗樹上的果子稀稀落落。
專家們也很焦急。
棗林中到處是掉在泥土中腐爛的紅棗。
棗區調查之滄州
災情:小棗減產四成,冬棗減產六成
滄縣是受災較嚴重的區域,在高川鄉樸寺村,孫老漢連連嘆息,“我家種了100棵棗樹,今年從7月份就開始下連陰雨,眼看著冬棗樹成片成片地落果,雨還在一直下,估計我這100棵棗樹要絕產!”孫老漢算了一筆賬,去年年產3500斤鮮冬棗,按照最保守的算法可以收入3萬元左右。2013年從一開春就打理棗樹,投資3000多元,“估計今年連本都收不回來!”
村里棗農們的境況大體相似。記者調查發現,樸寺村全村擁有400多畝冬棗林,三米多高的樹冠生長得很旺盛,但透過茂密枝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寥寥數個青綠色的冬棗。
伴著陣雨,記者隨同滄州市林業局工作人員來到了滄縣國家棗樹良種基地,這里生長著金絲小棗、冬棗、無核棗、綿棗、贊皇大棗等600余種棗樹。“今年的氣候異常,連續陰雨,是棗樹減產的主要原因,這么多棗樹只有金絲小棗等品種受災相對較輕,減產35%左右,冬棗、早脆王、婆棗等個別品種幾乎絕產!”基地負責人杜增峰也是一臉的愁容,“大家看這地上大片的落果,樹上僅存的一些果子還出現了蔫果的情況,可以想象得到今年的棗農收成了!”
滄州市林業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進入6、7月份以后,滄州出現了連續陰雨天氣,滄州紅棗主產區滄縣、獻縣、黃驊、泊頭、青縣、鹽山、河間等地140萬畝結果的棗樹全部受損,保守估計,金絲小棗(包括無核小棗)平均減產40%左右;大棗類(含冬棗)平均減產60%左右,損失估計在6億斤左右。
原因:持續陰雨是“禍首”,病蟲害有暴發趨勢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