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浙江省防汛防臺抗旱應急預案》,根據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來對水旱災害分級,相應應急響應分別是ⅰ級、ⅱ級、ⅲ級、ⅳ級。
7月29日以來, 浙江啟動的抗旱應急響應一直是ⅳ級,即最低級別。
昨天上午10時,伴隨著旱情加劇,浙江提高了抗旱應急響應,從原來的ⅳ級提高至ⅲ級。
“這次旱災,可以說是歷史罕見!”省防指辦相關負責人說,在江南水鄉,啟動抗旱ⅲ級應急響應,在近10年來是第一次。
統計顯示,截至8月10日,因高溫干旱,浙江已有103條小河流斷流,82座小水庫和山塘干涸;有41.7萬人和6.3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有312千公頃農作物受旱。
浙江的旱情呈分散多點狀,受災面廣點多。
全省11個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災,受災點比較零散。旱區主要集中在浙中、浙西、浙東等山區、半山區和海島;飲用水困難人群主要分布在利用山澗溪流或小山塘供水的農村地區以及偏遠海島。
傳統旱區抗旱能力如舟山、玉環等地明顯提高,尚未發生供水困難。這得益于本世紀以來,浙江興建了浙東引水、舟山大陸引水等一批跨流域、跨區域引調水工程和合溪、沐塵、老虎潭等一批蓄水工程,對一批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
水庫還能保證兩個月正常供水
抗旱情,先引水。 省水利廳、省防指辦繼續做好浙東引水、舟山大陸引水、烏溪江引水、洞頭大陸引水、樂清楠溪江引水等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協調。
如浙江最大的水資源配置工程——浙東引水工程從7月26日開始向紹興、寧波部分縣市應急引水,截至8月8日零時,蕭山樞紐累計引水量已達4271萬方。
目前,浙東引水工程4天的引水量就相當于一個西湖。浙東引水使得蕭紹平原、虞北平原、余姚姚西北及慈溪西北河區河網水位基本穩定,其中慈溪、余姚等主要河網水位上升30厘米至60厘米,這不僅保證了浙東地區工農業生產及環境用水,而且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該地區旱情。
現在,浙江大中型水庫蓄水率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小水庫和山塘蓄水率偏低。到昨天8時,全省大中型水庫蓄水量239.4億立方米,蓄水率74.8%,主要供水水庫一般能保證兩個月左右及以上的正常供水,若采取應急控制供水措施,供水時間還可長一些。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