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1℃、42.1℃,持續躥升的高溫,讓安吉白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旱災。
“安吉白茶”產在浙江安吉,曾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農產品等榮譽。目前,已發展到面積10萬畝、產量1300噸、產值14.5億元的規模,是安吉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因此,白茶遭遇罕見旱災,不僅牽動著安吉老百姓的心,也牽動著社會關注的目光。
8月8日,記者來到有著“中國白茶第一村”之稱的溪龍鄉黃杜村,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拉水農民,有的用三輪車,有的用平板車,有的用摩托車,還有的肩扛塑料水桶,儼然是一支運水大軍。
安吉是個山區縣,10萬畝白茶大多種植在山上,但由于山上的表土淺,遇到這樣的高溫水分蒸發得非常快,白茶就遭受了厄運。在黃杜村茶園里,原本翠綠的茶園,已有半數出現了成片的焦黃,走近一摸,焦黃的葉子立即變成了碎屑。
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
黃杜村的茶農陳進發雖然汗如雨下,仍然頂著烈日在陡峭的茶山上澆水,陳進發說,他是幸運的,自家的茶山附近還有個小水庫。他兒子買了水泵和水管,約有300多米長的水管一頭伸進了小水庫。
“這十多天來我們一家5口日夜在山上澆水,今天凌晨4點就來澆水了,昨晚一直澆到24點。“現在澆點水,葉子雖然還會焦,但能保住茶樹的根,明年還能有點茶葉。要是不把根保住,這片茶山就完了。”邊說邊心疼地摸著已經變軟的葉子說,往年天氣再熱,也就那么幾天,根本不用上山澆水。今年,他已經買了4個水泵了。
與陳進發一樣,黃杜村所有的茶農都在抗旱保茶園。
“如果天還不下雨,再干下去,小水庫也要抽干,要保住這里的1萬多畝茶山就要用大塑料桶往山上運水了。”村黨支部書記盛阿偉憂心忡忡。
一連10多天來,安吉所有茶農打響了一場白茶保衛戰。
“為了打贏這場白茶保衛戰,縣四副領導班子成員全部走進鄉村指揮協調,縣農業局一方面通過農民信箱提醒農戶在這樣的極端天氣下該采取何種保茶措施,另一方面組織全縣200多農技人員現場指導,并兩次找準多云時段成功組織了人工降雨。”傍晚時分,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徐禮明在皈山鄉洛四房村的白茶園抗災現場對記者說。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