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明確“穩中求進”及經濟增長底線管理的政策信號下,7月份的工業、投資、出口和ppi數據都出現了止跌態勢。市場最恐慌階段已經過去,經歷了6月份的資金危機后貨幣政策進入8月后出現一些微調跡象,“鎖長放短”的調控目標成為央行近期對沖的主要手段。短期資金市場利率有所回落,但長端利率上升明顯,十年期國債以及長期企業債到期收益率都出現明顯上升,流動性的潛在壓力仍然存在,對應的風險點仍然關注季末和年末效應。
就投資機會而言,市場已經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國務院常務會議之后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目標逐漸轉為“健康穩妥”的發展趨勢,調控手段有望從行政導向逐步轉向市場化的稅收手段;“穩投資”方面,政府選取了鐵路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鐵路作為切入點,鐵路招標的擴容預示著投資增速有望逐漸恢復。相關鐵路、基建以及房地產板塊逐漸走起,將帶動部分周期類股重新活躍,而市場正處于結構性反彈和風格轉換的關鍵階段。8月份創業板在持續走強之后將面臨兩大風險因素的釋放:一是成立以來首次面臨大規模的解禁壓力,36家創業板公司解禁市值超400億元,其中有近三成公司業績增速下滑以及市盈率超百倍,這類公司存在較大調整壓力;二是半年報業績仍將考驗創業板的高估值,以至于基金也開始逐步從創業板中撤退。
未來的反彈動力將更多的來自于受到經濟數據回暖和中期業績保持高增長的行業。短期超跌的周期類股具備補漲機會,穩增長政策將繼續刺激鐵路、基建、地產、水泥、煤炭、電力等行業復蘇。長期仍然關注結構轉型帶來的成長性機會,如醫藥、環保和信息消費。醫藥已經從防御轉型進攻,良好的業績增速給未來醫藥行業提供較高的市值增長空間;環保和信息消費有望成為未來的支柱性產業,環保產業投入的增加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投資增速下滑的影響,信息消費將逐漸取代傳統的汽車和房地產成為未來消費增長的著力點。
(上海證券報)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