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期,中國農業大學赴延川小分隊順利到達陜西省延川縣,在為期6天的實踐期間,小隊成員開展了入戶調研、采訪零售商、參與政府部門研討等活動,并向當地棗農們了解狗頭棗的生產情況,宣傳普及“家庭農場”概念。 7月6日,小隊成員深入延安市狗頭棗零售商,詳細調查了狗頭棗的市場行情與銷售情況,面對面的與零售商們交流,了解到近年來狗頭棗銷量下降、零售商們收入有所減少的情況。隊員們認識到提高狗頭棗的銷售額,增加棗商們的收入,不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還需要改變當地棗類產業結構,優化棗類銷售模式。 7月8日,小隊成員與延川縣棗業局副局長馬寶勤進行了會面座談,了解了延川縣棗類產業的基本情況和發展展望。之后,在相關人員的帶領下,隊員們參觀了棗業局下屬棗園,了解了棗樹的生長習性與生理結構。 7月9日至10日,小隊來到延川縣延水關鎮,采用調查問卷和面對面交談兩者結合的方式,采訪了鹽水關鎮兩個村的棗農,采用分組調查的方式共采訪村民近50人,回收問卷50份。 與此同時,隊員們還向村民們發放了棗類種植資料,向兩村村支書進行了國家地區有關政策的講解。在這個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當地棗農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較高,對新知識新技術有著較大的渴求;當地政府也進行過相關棗類種植技能的培訓。隊員們還認識到當地棗類種植更多的是依存于當年的天氣狀況,屬于比較典型的“靠天吃飯”農業,認為增強棗樹在大棗上色期抵御天氣影響的能力是當前延川縣棗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