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魚米水鄉,紹興的水產養殖業一直做得不錯,然而,僅有“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新昌縣水資源并不豐富,投資水產養殖并不具備多少地利,但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依托新昌的地理特點,另辟蹊徑,闖出了一條獨特的養殖之路。與其他地方的水產養殖有所不同,這群新昌人在投資水產養殖時多以產業化運作,其收益自然較高,而其投資水產養殖的“秘笈”就是:科技+管理。
工廠化養泥鰍,風險與收益并存
在新昌縣,大規模養殖泥鰍的就有5家,王飛波就是其中一家。
“前兩個月,我投入了一百多萬元,養殖了三十多畝泥鰍,現在泥鰍差不多有10厘米長了。”王飛波從水塘里隨手用網撈上了幾條,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筆者看到,這批小泥鰍已挺大了,一斤約有七八十尾。王飛波說,等再過四五個月,一斤泥鰍大約為30尾,那時這些“小家伙”就可以賣了。
在王飛波的養殖場內,30多畝地被分割成一個一個池塘,池塘上面漂浮著一層綠色植物,池塘邊上則攤著一層黑布。養殖場專業人士徐苗達說:“上面的綠色植物是水葫蘆,是為了給泥鰍創造一種好的環境,一般占池塘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水面。由于泥鰍善逃,為了保護耕作層,池塘周圍不能用水泥進行硬化,只能是普通泥巴,所以需要在池塘周邊鋪一層黑布。”
“養泥鰍,真是門技術活兒,得像養孩子一樣時時關心呵護,尤其是在泥鰍的育苗階段,必須運用好技術,預防好病害,不然,鰍苗很容易生病,存活率非常低。”王飛波如數家珍地說著。
王飛波說,想養好泥鰍,水源很重要,不僅質量要高,而且量要多;其次,喂養的飼料很有講究,不能多也不能少,質量必須達標。泥鰍養殖能不能盈利,關鍵是看技術是否拿捏得當。
來源:龍頭財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