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由省淡水所副所長楊國梁教授級高工帶隊的省局抗旱減災技術小組一行3人赴嘉興市現場調研高溫災害天氣漁業損失情況并作技術指導。嘉興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蔣路平站長等人陪同。
調研小組實地走訪了秀洲區王江涇鎮浙江北部灣濕地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北部濕地棟梁園區、桐鄉市洲泉湘溪水產專業合作社等水產養殖園區,主要涉及養殖品種有甲魚、烏鱧、白魚、黃顙魚、羅氏沼蝦等品種。據了解,由于高溫干旱引起漁業生產減產及漁業事故等,截止8月11日嘉興市全市漁業受災面積已達40645畝,其中絕收面積2290畝,因災損失8726.86萬元,其中損失最重的是桐鄉市受災面積達19959畝,絕收面積1340畝,損失5022.71萬元。
調研小組通過現場查看、與養殖戶座談及病魚取樣檢測,對持續高溫引發的漁業災害進行了仔細分析。高溫災害天氣引發嘉興市漁業損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連續高溫,魚蝦攝食減弱或停止,養殖品種生長受到嚴重遏制,魚蝦不 出現死亡,但池塘養殖產量下降、經濟效益降低。2、持續高溫干旱使池塘水質惡化,各類養殖品種發病加劇,發病來勢兇猛、傳播快、控制難。如秀洲區北部灣濕地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高溫期簡易大棚甲魚養殖池養殖水溫超過40度,水質惡化引起幼甲魚發病死亡,死亡率達30%。王江涇鎮棟梁園區120畝黑魚發病,嚴重時每天死亡幾百尾。桐鄉市大麻園區600多畝黑魚池塘發病,直接損失約500多萬元。3、長期高溫天氣下養殖池塘溶氧水平低,養殖品種耗氧量大,如遇電力不足甚至局部停電、漁業機械故障,短時缺氧引起水產品浮頭死亡。如8月8日凌晨桐鄉市洲泉鎮夜明村朱家壩(原嘉盛特種水產有限公司鰻魚養殖場),由于電力故障發生嚴重浮頭,該場養殖翹嘴鲌魚、黃顙魚40萬斤全部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70萬元。
來源: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