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是生活中最常見的魚種之一,其味道鮮美,可采用紅燒、清蒸、水煮等多種方法進行烹制,因此廣受南昌市民的喜愛。然而不少市民發現,如今市面上的鯽魚不僅價格越來越高,味道也不如從前那般鮮美,懷疑品種不純。喜歡垂釣的市民也發現,如今許多養魚塘里釣的鯽魚個頭都很大,動輒上斤,而且看起來有幾分鯉魚相,有的人叫它“湘鯽”。現在這些魚大量“占領”市民餐桌,究竟原因何在?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鯽魚絕大多數是湘鯽
市民反映:鯽魚價格飆升,味道卻大不如前
家住青山湖區國安路的余女士非常喜歡吃魚,特別是鯽魚,幾乎每天都會趕早去菜市場買條嘗鮮。常和魚打交道的她發現,今年市場上的鯽魚不光是價格飛漲,魚的味道和口感也大不如從前。
“以前的鯽魚雖然個頭小,但是味道比較鮮美,現在市場上的鯽魚個頭大,價格也不便宜(最低8元/斤左右),最重要的是口感不如以前。”余女士說,現在市面上的多是雜交鯽魚,雖說個頭比以前常吃的本地鯽大不少,但味道和本地鯽魚比起來卻相差很多,有的鯽魚吃起來還有一股泥土的澀味。另外,本地鯽魚不光市面上賣得少,還越來越貴,一斤要價往往十多塊錢。
記者調查:個頭大還便宜,雜交鯽魚占據主要市場
昨日上午,記者先后走訪了紅谷灘新區以及東湖區多家大型超市和集貿市場。在鳳凰洲集貿市場的水產品區,好幾名市民正在選購鯽魚并要求老板挑幾只個頭大的鯽魚。記者注意到,這里售賣的鯽魚個頭非常大,平均一只有8兩到1斤重。
當記者問起這是哪種鯽魚時,老板娘表示,這是鯉魚和鯽魚雜交的湘鯽,從湖北進的貨,銷量非常好,利潤也不錯。“現在大家都賣這種魚,本地鯽賣得少。”
另外一名商戶表示,雜交鯽魚個頭大,一斤只要8塊錢。與之相比,本地鯽進價就要高出兩三塊,生長速度比雜交的湘鯽也慢不少,因此市民買雜交鯽的更多。
從另外幾個集貿市場和超市,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售賣的大部分都是雜交的湘鯽,本地鯽魚所占比重較低。
8月份南昌市面上鮮有野生鯽魚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