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對小麥最低收購價格不斷提高,促進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但逐年上漲的生產成本抵消了政策帶給農民的種糧收益,農民種糧比較收益偏低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一方面要完善國家最低收購價政策,讓種糧農民更充分地享受國家惠農政策,種糧更有保障;另一方面監管好農資市場,不斷降低糧食生產成本,防止因生產資料上漲讓農民增產不增收。近期對安徽無為縣部分產區小麥種植戶的成本收益情況進行了了解,結果顯示,今年小麥生產成本增加,收益提高。
一、生產成本情況
2013年小麥總成本為562元/畝(以農戶為主要除對象,不含土地流轉成本),主要包括四大項:一是種子成本,每畝小麥需要種子25-30斤,價格210-250元/百斤,種子成本平均約52元/畝。二是化肥農藥成本,每畝復合肥、尿素等化肥成本130元左右,農藥每畝30元左右(小麥生產期間需要除草、施藥各二次左右),化肥農藥成本合計約160元/畝。三是服務成本,隨著小麥種植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戶耕地、收割基本上都是花錢購買服務,種糧現金支出增加,今年機耕機收服務成本130元/畝,其中機耕每畝70元、機收每畝60元。四是管理成本,每畝管理需要用工2個,按目前務工人員日工資110元/天,計成本220元。從總成本上看,今年生產成本較去年每畝增加25元左右,增長4.7%,除化肥農藥成本因價格下降略有降低外,其余三項成本均有不同幅度上漲,農村勞動力日工資的提高和雇工工價的提高是小麥成本增加主因。隨著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加大,土地成本上漲成為糧食種植大戶種植成本高企的又一重要原因,對種糧收益影響明顯。
二、種植收益情況
來源:中華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