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記者在沈陽市法庫縣五臺子鄉北郊的玉米地看到,兩米多高的玉米下部葉片被粘蟲啃食成了“細枝”,本來郁閉的玉米田可以一眼望穿。正在噴藥的老劉抓起一只3厘米長的粘蟲告訴記者,他家地里從7月初就發現二代粘蟲活動,但非常零星,沒成想上周開始第三代粘蟲開始大量出現,不噴藥的話今年收成至少減產三四成。
據遼寧省植保站及省內各玉米主產市、縣植保部門調查,今年遼寧省二代粘蟲為近年來發生較重的一年,中、西、北部地區陸續誘到大量二代粘蟲成蟲,全省二代粘蟲平均殘蟲量為0.46頭/m2,三代粘蟲總體為中等偏重發生,近期已進入危害高峰期。省農委截止12日統計,全省發生嚴重三代粘蟲的面積超過200萬畝。
遼寧省農業氣象中心李晶高工介紹說,進入7月以來,全省冷暖氣團交匯頻繁,持續間歇性強降雨天氣,加之去年玉米粘蟲的殘卵量高,連續的陰雨寡照、高溫高濕天氣有利于三代粘蟲的爆發。為及時做好相關氣象服務,遼寧省氣象局從7月初開始,連續發布《農用天氣預報》、《農業氣象災害預報與評估》8期,遼寧省農委根據預報及時下發了《關于加強三代粘蟲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積極組織專業防治隊伍對高密度重災區域實施重點防控。氣象部門還聯合遼寧省植保站在遼寧電視臺《氣象資訊》發布三代粘蟲預報與防治建議,及時提醒農民及時防治。
(陳鵬獅、佟艷)
來源:中國興農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