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市水產系統面對日趨嚴峻的漁業旱情,認真落實四項工作措施,在確保人畜飲水和糧食生產用水的前提下,全力打好水產業抗旱保生產保增收攻堅戰,努力實現“漁業災年不減產、漁民不減收”的目標。
一、迅速行動,專班抗旱。咸寧市局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漁業抗旱工作,于7月29日組織召開專題會,成立了抗旱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制定了抗旱救災應急預案,明確了工作職責,落實了工作措施。領導小組帶領水產技術人員,多次深入各縣(市、區)的湖區、庫區、塘邊進行調研,與漁民共同實地探討解決辦法。同時,加強對各縣(市、區)水產部門抗旱救災工作的督查督辦,要求迅速成立工作專班,制定應急預案,落實相關措施,及時上報漁業旱情和工作進展。
二、聯動配合,協調抗旱。咸寧市海洋漁業局積極爭取各相關單位的支持和配合,充分發揮集體力量,進一步提升漁業抗旱實效。一方面,加強內部協調。嚴格按照省局《關于<上報漁業旱情的緊急通知>;》要求,對各縣(市、區)報送的漁業旱情進行匯總,并每日向省水產局上報。另一方面,加強外部聯動。建立與氣象、水務、水文等部門的聯動協調機制,及時了解旱情動態,掌握抗旱救災的第一手資料,并向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實行旱情日報。同時,及時調解用水矛盾,為漁業抗旱提供用水保障。
三、宣傳造勢,科學抗旱。充分利用水產政務網、手機短信平臺、廣播電視專欄、報刊雜志專版等快捷媒介,加大漁業抗旱知識宣傳,及時公開近期雨情、魚病防治、漁業用水等情況,努力消減廣大漁民群眾對旱情的恐慌心理,引導其提前制定應急預案,做好打贏抗旱減災持久戰的準備。截止目前,已發放抗旱救災指導資料60份,指派水產技術人員180人次。同時,做好受災漁民的災后生活安排和安撫工作,制訂周密的災后生產恢復工作計劃,確保漁業災年不減產、漁民不減收。
四、因地制宜,分類抗旱。這次全市旱災受災面積較大,持續時間較長,各地旱情特點不盡相同。市水產局針對全市各地的旱災實際情況,認真落實相關措施,推動抗旱救災工作深入有效開展。一是組織科學調水,確保抗災提效。針對各縣(市、區)的水域資源特點及養殖戶的不同生產情況,指導科學用水方法。崇陽縣積極與石壁水庫管理處協調,根據生產需要實行定期定量補水,保證石壁漁場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嘉魚縣認真總結抗旱經驗,合理利用開溝引水、筑壩保水、協調用水、梯級提水、循環用水、節約用水等科學用水方法,進一步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二是組織生產自救,確保漁業穩產。前期,全市已投入抗旱救災設備、物資、資金達4000萬元以上。咸安區共動用資金785萬元,機械324臺套,用電5萬度,開挖溝渠15300米,灌溉精養魚池3.2萬畝。嘉魚縣水產局積極籌措抗旱專項資金500萬元;組織群眾疏通溝渠30000余米,修復電排站設施,抽水抗旱。通城縣水產局通過電話、手機短信等形式,及時為養殖戶發布旱情動態。并組織技術人員下村入戶認真細致核實旱情,及時指導受災嚴重的養殖戶調整養殖品種,確保受災不減產。三是組織成魚銷售,優化水體環境。崇陽縣積極與水產經銷商聯系,指導養殖戶將達到上市規格的商品魚及時銷售,降低池塘的養殖密度,避免因水位過低,密度過大導致泛塘死魚而造成經濟損失。四是加強魚病防治,遏制災后疫情。嘉魚縣認真做好防疫物資供應,積極協調漁需品商店從外地購進消毒藥品,做好水產防疫消毒物資儲備,保證防疫消毒工作的需要。對打撈的死魚挖坑深埋,進行了無害化處里。同時,認真做好了魚病防治、魚池增氧工作,定期對養殖水域進行消毒,嚴防疫情蔓延。崇陽縣現場指導漁民加強病蟲害防治、減少施肥和餌料的投放量、及時清除殘餌和雜物,保持養殖水體環境良好,同時采用生物制劑改良水質和機械增氧。通城縣水產局局長葛雄兵親自帶隊,給水產養殖大戶“送藥送醫”,幫助他們“防病抗旱”。
來源:咸寧水產政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