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一批有特色的水產企業,不少產品遠銷海外,有的出口量在全省都數一數二。記者近日從黃島區濱海街道辦獲悉,為發展藍色經濟 ,他們鼓勵發展深海、高效養殖,在海產品的養殖 、加工、貿易等方面走上了深加工、高科技的路子。以黃島區生產的赤貝為例,“初加工赤貝出口價格每噸2.2萬元,深加工開片之后,價格能達到每噸30萬元。”近期,市場還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黃島區有關部門表示,依靠龍頭出口企業的拉動作用,還將鼓勵更多的漁民加入到赤貝養殖的產業鏈條中,為漁民增收創造更穩定更便捷的創業途徑。
小 知識
赤貝不等于“毛蛤蜊”
說到赤貝,不少市民稱其為“毛蛤蜊”,實際上兩者并非完全相同。
從事多年貝類養殖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毛蛤蜊長得個頭小,赤貝則要大得多。赤貝的肉更紅,說明其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含量更高口感上赤貝要比毛蛤蜊更鮮美一些。而且赤貝長到三年以后,個頭就比較大了,有些直徑能達到4~5厘米。而毛蛤蜊長不到這么大,一般比較小。
據專家介紹,赤貝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及朝鮮沿海,生活在20~35m水深的軟泥或泥沙質海底。赤貝為冷水性貝類,生活水溫為5~15℃,肉味鮮美,富含營養,宜鮮食。
一家企業年出口近千噸
“對于水產品的加工、養殖,我們鼓勵的是走高效、生態的路子。比如說貝類養殖,最好是發展深海養殖。這樣一來 ,既保護了海岸線上的原生態環境,又能為當地漁民帶來較高的收益。”濱海街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他們在水產品的養殖、加工、出口等方面,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扶持發展了不少企業。
鑫龍源水產公司就是受益企業之一,該公司的赤貝出口量最多時達到每年近1000噸,出口額超過2000萬元。“在山東省范圍內,出口赤貝的數量來看,我們是名列前茅的。一般會把產品出口到日本。”該公司總經理李華中告訴記者。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