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中旬以來,彭澤縣連續高溫無雨30多天,給該縣漁業生產帶來了嚴重旱情。池塘、山塘輕者缺水,重者現底;水庫、湖泊以農業大局為重,部分蓄水還要用于農田灌溉,復從大農業思想。故而全縣上下,漁業災害嚴重。據不完全統計,截止今日全縣漁業受災面積6.5萬畝,損失水產品5500噸,直接經濟損失6000萬元。 旱情發生后,彭澤縣水產部門的領導親自進行調度,了解旱情及時掌握各地旱災情況,組織統計、技術、生產管理等部門,以最快速度了解災情、最得力的措施緩解災情、最有效辦法減災救災。為把災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采取了下列措施。
1、組織科技人員深入主產區指導生產和生產自救
水產部門在旱情即將發生時,組織技術人員深入養殖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無公害養殖基地等區域,指導漁業生產和救災工作,保障基地在干旱惡劣的環境中有序進行漁業生產,減少或降低漁業災害的發生,在缺水較為嚴重的養殖區域,幫助尋找新的水源,指導養殖戶起捕成魚上市,減少損失。
2、積極指導養殖戶和企業做好水質調節、預防疾病,防止干旱疫病的發生
久晴干旱缺水,養殖池塘如果沒有做好水質調節工作將會發生魚病的發生和流行,死魚現象是不可避免的。為了做好預防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一是用調水劑調節水質,控制養殖水體的水質,確保池水中等肥度,控制水體肥、活、爽,為養殖魚類創造良好生產環境。二是用藥種類統一。今年漁業生產中預防用藥主要是水質改良劑和底質改良劑。從現在的情況看,盡管天氣惡劣,養殖水域水量減少,池塘養殖因病害大批死魚的現象還不多,災害帶來的損失約占11%。
3、指導養殖戶加強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在養殖區域內,要求養殖戶加強漁業生產管理。一是堅持巡塘,觀察魚體活動情況,及時應對發生的新情況。二是適時開啟增氧機增氧,保障養殖的成魚需求。三是增加投餌次數,減少單次開機時間。同時,避開水溫高溫投喂。四是適時注水,必要時及時換水,在中午加滿池水,保持池水流動降溫,減少災害的發生。五是及時澇取病死魚體并無害化處理,積極控制病情和對癥治療,杜絕大量死魚現象的發生。六是及時上市成魚減少池塘貯存量,提高魚體生存空間。
來源:彭澤縣水產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