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伏季休漁期結束已經20多天了。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由于受到超強臺風“尤特”的影響,本地漁民和珠三角其他地方一樣,出海捕撈作業受到限制,水產品市場上的海鮮供給出現小幅增加,海鮮價格沒有出現大幅下跌,有些不降反升。
鯧魚魷魚等入市數量增加
8月1日,為期2個多月的休漁期宣告結束,從各個海域打撈的海鮮產品也逐漸出現在海鮮市場上,吸引市民紛紛選購。記者走訪發現,相比休漁期間,開漁后我區水產品交易市場、各大超市和菜市場的海鮮品種豐富了不少,鯧魚、魷魚、馬鮫魚和海蝦等投放市場的數量略有增加。
“休漁期后一些水產品的價格有所回落,白貝、帶子等都比前兩個月要便宜1~2元/500克左右。”東城市場的一位檔主告訴記者說,貝類、螺類的價格變化不算大,再過一段時間,市場上的海鮮會越來越多,價格也會比現在便宜。
明蝦青斑漲元貝海鱸跌
有市民反映,整體而言,休漁期后,海鮮的價格相對堅挺,有些不降反升。“產品比前一段時間多一些了,魚、蝦、蟹都有了,但是價格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升了不少。同樣是冰鮮的黃腳立現在要30多元/500克,前段時間也不過20多元/500克,前后價差大比去年明顯。”在好又多超市選購冰鮮的林先生對記者說。記者發現,黃魚等售價也比之前有所上升。
對此,海鮮專柜的售貨員解釋說,雖然休漁期后第一批海鮮已經上市,但是受臺風的影響,出港捕撈的漁民“休假”,貨源供應不足,所以進貨的價格相對比較高,賣出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
“9月初的時候,海鮮的價格可能會稍微降低一點,但是到9月中旬,價格又會繼續上漲。”大潤發超市的水產品銷售人員介紹說。上漲的原因為,隨著中秋和國慶雙節臨近,市場對海鮮的需求量增加,未來1、2個月內,海鮮價格部分品種還會持續漲價。
橋南街一家農貿市場的經營海鮮的檔主梁先生告訴記者,雙節前,海鮮的價格都有所上漲,其中蝦和蟹的價格上漲幅度最大,“海蝦將會從20元左右元漲到40多元,螃蟹的價格將由40多元漲到了70多元,估計漲價會一直持續到國慶過后。”(許麗玲)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