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香只在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這是韓寶瑜教授在主持大別山茶葉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時對岳西翠蘭進行的精彩點評。近日,韓寶瑜教授到岳西考察調研,筆者有幸與他就岳西翠蘭茶產地環境、加工工藝和品質特征等進行深入對話,現將韓教授的分析評價摘要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岳西翠蘭:鮮活的生命感,獨特的香氣,無窮的魅力
這次帶著研究生們到茶區調查、學習和觀摩之后,我認為岳西縣地處大別山腹地,森林覆蓋率高,溫度比較適宜,年降水量充沛,氣候宜人,海拔高度在300--1000米。按照栽培學要求,茶樹生長在500米至800--900米的高度比較適宜,這也就是所謂的高山茶。自古以來都說高山出名茶,岳西茶葉基本上屬于這樣一個高度線內。從岳西茶園生長狀況可以看得出來,土層比較深厚,土質比較優良。因為,根據以往的數據和我們自己測土配方施肥的結果,這些茶園腐殖質含量偏高,ph值偏酸,適宜種茶。相關的指示植物馬尾松、映山紅也長得比較好。這里林-茶間作、果-茶間作,空氣清新,生態條件優越。
經歷代茶人、文人墨客們考證,千百年來岳西都是優質茶葉的主產地。雖說近幾十年來從外地引進了不少良種,但岳西的群體種有它的優勢,對自然的適應性比較強,芽葉比較壯碩,內含物質豐富。群體種加上引進種,豐富了茶樹種質資源(即基因庫);再通過自然淘汰和栽培選擇(比較差的品質、品種或品系就會被淘汰),而余下優良品種。有這么好的生態環境,又有長期篩選下來的好品種,加上不斷積累下來的不斷創新的栽培技術,產出的鮮葉原料就很好。名茶要有好的原料,還要配上精湛的加工工藝。
現階段什么樣的品種、什么樣的工藝更適合岳西翠蘭?剛才焦局長已說到,岳西翠蘭的品質特征是:形似蘭花,翠綠鮮活,香氣濃烈;岳西翠蘭的加工工藝是在岳西這塊神奇的寶地上自己形成的傳統工藝基礎上,吸收了先進的加工工藝,再經過不斷創新,形成了岳西翠蘭獨特的制作工藝。焦局長還談到,不少茶業行家、名家對于岳西翠蘭的色、香、味、形都有很高的評價和贊頌。
是啊!優良的鮮葉原料加上精湛的工藝、良好的包裝、寬廣的銷路和良好的聲譽,逐漸形成強大的品牌,推進產業可持續性發展,促進山區新農村建設。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