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地上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高溫天氣,40度的高溫席卷了全國多數城市,一度出現地面煎熟雞蛋,汽車輪胎爆破的現象。但誰也想不到這場高溫受傷最嚴重的卻是茶葉,以浙江為例,杭州,紹興等綠茶產地茶園受高溫炙烤出現枯黃現象一度達到產區面積的三分之一,杭州西湖龍井梅家塢茶園,茶農夜以繼日地澆水,卻依舊難以挽回損失,明年茶葉減產已成定居,茶農只能望日興嘆。
和糧食莊稼不同的是,茶葉的種植周期長,生產過程繁瑣,天氣因素對茶葉生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茶園受損的都是今年剛種下的茶苗,這意味著茶農要挖掉重新種,而在明年春茶采摘季節來臨后茶園將無茶可采。此外,受損的茶樹除了茶葉枯黃之外,很多茶樹枝干由于缺乏水分,變得易脆,森林火險指數偏高的情況下茶園變得岌岌可危。
在干旱出現之后,茶農除了自救之外,政府也給與一定程度的援助,除了挖井建設水渠引流之外,也適當給一些茶農予以資金補貼,但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國內茶葉種植的諸多問題,除了高溫天氣,茶園也面臨著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嚴峻問題。我國雖然是世界茶葉產量最多的國家,但是在茶葉種植技術研究,農殘研究等領域卻處于劣勢,近年來一度出現茶葉出口危機,鄰國日本及歐洲加大對茶葉進口的檢測指標也讓國內茶行業處于尷尬地位。而這次的高溫天氣之所以會造成這么大面積的受損關鍵還是在于種植技術的缺失,茶農要費很多時間挑水上山,最后迫于無奈買了水泵抽水,但高溫天氣卻把山上的水給蒸發了一大半,無水可抽,到最后還要從山外引水進來,這無形當中增加的成本難以計算。既然要考慮到可能出現的高溫干旱就應該做好引水措施,建設長期化的儲水設備,確保灌溉水不枯竭,另外興建水渠及蓄水池也能預防大雨天氣所帶來的泥土流失,一舉兩得。
據江浙一帶的茶農及茶企反映,本次的高溫天氣所帶來茶園損失更重,秋茶已基本上無茶可采,到的損失難以估計,除了明年春茶采收將會減產之外,一些年產兩季及以上的到了冬天還要應對可能出現的低溫天氣,還有雨雪所帶來的凍害等。高溫炙烤下的茶園究竟該何去何從呢?對此,小編找到了有著多年制茶經驗的廈門鷺巖茶業董事長張榮生為廣大茶農支招。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