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袋黃褐色的基質,被70歲的農民工曹元凱倒入如東縣首條蔬菜精量播種流水線的料斗,六旬女工何思蓮將一張張苗盤擺上綠色輸送帶,自動裝土、壓穴、播種、覆土,一粒一穴非常精準,4排水柱輪流澆水,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蓋土,負責搬盤的姚九蓮、嚴亞華接連不斷地把苗盤裝上推車,由工友送往溫控大棚的輪架上“休養”。
昨天7點,如東現代農業產業園智能溫控育苗中心一片忙碌。30名育苗工人全部是掘港鎮十里墩村當地的老農,他們圍著一條蔬菜精量播種流水線轉。“一個小時育苗900盤。”播種的盤數、速度在機身的顯示屏上清晰可見。“智能化育苗,節約人工,效率提高10倍,而且每穴一粒的播種精確度達到百分百,比人工播種節省10%的種子,實現了蔬菜育苗的集約化、自動化、精確化。”掘港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高級農藝師馬愛東說。“一家一戶育苗,大多燒死了,沒死的也是僵苗,少數農戶育苗成活率不足50%。”今年,八總蔬菜專業合作社種植1000畝西蘭花,露天育苗失敗,理事長陳春泉趕緊向位于十里墩村的如東現代農業產業園智能溫控育苗中心訂購。看到這里培育的西蘭花秧苗才播種10來天,已經一片翠綠,株株健壯,他的憂愁一掃而光:“今年豐收有希望了。”
不遠處的2號棚里,先期播種的西蘭花苗郁郁蔥蔥,一名工人拉著自來水管給西蘭花苗補水。“外邊很熱,怎么里面要低好幾度?”“這就是智能溫控室的神奇之一。”育苗中心負責人劉宗陳是揚大蔬菜專業畢業的育苗專家,他指著智能溫控室外面的黑網說,那是外遮陽,里面還有內遮陽,最高氣溫 39℃的時候,內遮陽自動蓋上一部分,溫度就降下來了,而西蘭花苗還可以吸收一定的陽光,保證茁壯成長。
12臺排風扇給作業工人送來徐徐涼風。智能溫室還配備了環流風機、噴水系統、水空調等設備,調節溫室內的氣流、濕度、溫度。記者看到,智能溫室內溫度保持在30℃。7月10日, 62歲的婦女楊美萍來這里搬苗盤。她說,前些日子,氣溫連續38℃,在里面干活也很舒適。“持續高溫干旱,露天育苗易發高熱病、猝死病、立枯病,智能控溫通過自動調節遮陽網取得合理的光照防暴曬、自動調節溫度防高熱、自動調節濕度防爛苗和病害,所以,遇到再大的氣候災害,也能長出健壯的苗來。”劉宗陳介紹,具有抗高溫干旱優點的育苗中心擁有2800平方米和3800平方米的兩個鋼結構智能溫室大棚,總投資200萬元,生產管理以自動化智能操作為主。目前,第一批西蘭花苗已經下田移栽,第二批為本地和浙江、山東種菜大戶育的苗播種也將結束。“明天開始育紫甘藍的苗。”從事育苗工作20年的劉宗陳說:“我們育的蔬菜苗,每株賣到0.17元到0.20元,還供不應求,今后一家一戶育苗將被規模化、智能化的工廠化育苗取代,今年投產第一年育苗量突破1000萬株,明年訂單達到1600萬株。”
來源:南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