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州靈溪鎮、蕭江鎮一帶,有一支特殊的“化妝”“整容”地下專業團隊。他們回收過期變質、腐敗食品,并把這些變成“搖錢樹”。那么,他們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
“鄉巴佬”系列即食休閑食品作為溫州市蒼南、平陽兩縣的支柱產業,若產品有變質,將從全國各地收回到蒼南、平陽的生產總部,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者對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必須采取銷毀等措施。
但是,這支隊伍通過土法上馬,自來水浸洗,烘干暴曬除味,隨意添加化學物質工業甲酸以及胭脂紅、乙基麥芽酚等食品添加劑蒸煮處理等,然后改頭換面散裝處理,重新發給浙江溫州、臺州地區以及福建北部地區的下家熟食批發商,進入農貿菜市場、餐飲店、熟食店、單位食堂等。
據知情人透露,該產業的過期、變質貨占總量5%以上,當地企業平均每天回收的“總產量”上百噸。平陽縣蕭江鎮莊某的銷售單顯示,僅今年5月的一天,就賣出“化妝”“整容”的過期熟食1.5噸。
專家表示,由于法律規定不明確,蒼南、平陽縣的熟食“整容工程”已形成一條完整嚴密的產業鏈,從生產、銷售、回收、再到“新產品”的制售者,終端銷售組成了龐大的“利益團伙”,讓不法分子鉆了空子。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