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氣候宜人,土壤肥厚,生態優良,適于茶葉種植,是傳統產茶大縣。為發展壯大這一產業,造福百姓,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反復調研,縣農業部門進行了可行性研究,加大茶產業發展力度已成為共識。
茶產業要發展,要有一個高標準的基地作為支撐。8月19日,縣委書記譚建華率縣農業局、縣規劃局、馬跡塘鎮及香爐山、浩茗等茶企負責人,來到馬跡塘鎮,調研茶產業發展和生態茶葉基地建設。
馬跡塘鎮位于縣域西陲,因獨特的地理環境,境內多優質茶源,在上世紀50年代一度成為益陽黑茶核心,據清同治年間的《益陽縣志》記載,其境內“香爐山”黑茶可溯至三國時期,更是歷史悠久?,F在的馬跡塘,207國道、308省道、在建的二廣高速和擬建的益馬高速穿境而過,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茶葉、物流、旅游發展前景廣闊;地處益陽黑茶走廊中心地帶,輻射能力強,鎮內高山連綿,生態環境優良,加之馬武融鎮是市、縣今后十年發展的重點地區,生態茶葉加工基地建設選址馬跡塘區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亟ǔ珊?,其產業鏈將惠及農民,切實為農民增收致富。
譚建華先后來到馬跡塘鎮伍家侖、九崗山和大栗港鎮黃栗伏村等地,與茶企負責人一起考察茶葉加工基地選址,隨后,在馬跡塘鎮會議室召開座談會,一起為我縣茶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在聽取與會人員發言后,譚建華指出,發展壯大我縣茶產業,要下大力氣擴展生態茶園基地,要精心選址、高標準建設生態茶葉加工基地,并打造成生態公園,要培育茶葉加工龍頭企業,促進茶產業做大做強,要建好優質茶苗培育基地,創造自己的茶葉品牌。譚建華表示,將投入1億元建設茶葉加工基地。他還對茶葉加工基地的選址、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